自行车一天天多了起来。
目前来换自行车的,多是家与做工地点有些距离的百姓,或者是在周边村子和县城、兴和与眠崇间来回奔波的人。
工作的地方离家不远的话,暂时就没有购车的必要。
当然有条件的人家也可以换,骑着出门换东西逛街什么的也很方便,还可以运送孩子上学。
除了百姓,还有就是富户的家仆……现在应该是叫家佣,也对自行车十分推崇。
平日里家佣们要做许多采买跑腿的事,有自行车用就十分方便。
富户们自己不习惯骑车,毕竟不好带东西和人手。但都换了几辆摆在家中,专门让家佣们使用,谁出门谁骑就行。
说到家佣,之前盛珺和枣儿提过后,城中的奴隶制就彻底消失了,全被转换成了特殊的雇佣制。
家佣们的权益开始受到保障,身份也从伺候主子的下人,变成了用服务换取收益的普通劳动者。
他们的后代不再受到牵制,人生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
这都是方君的要求,富户们自然不会提出异议。
只是,在一开始实施时仍是有些不习惯。但渐渐地,富户就发现家佣们的工作热情高涨许多,做活也更加尽心尽力了,于是也慢慢习惯起来。
城中所有人都在朝着满意的生活行进。
就在自行车充满大街小巷的时候,枣儿她们也把近期除自行车以外的新品,连着吃食和信件一并装车了,打算给铁柱那边送去。
安排好送东西的事。
兴和与眠崇也迎来了大规模科学种地后的第一次大丰收。
小麦、棉花、甜菜、板栗……
数不清的农作物陆陆续续都到了成熟期,一部分沉甸甸地扎在地里,另一部分坠满树上。
看着就让人欢喜!!
想着想着,钱宁就利落地爬起身,跑去洗漱。
家里人见她醒了,就好奇问她昨晚睡得如何。
钱宁摸着脖子感受着说道:“我敢说,我从来没有睡过这么香的觉。有了支撑,脖子真的不会再难受。今日我打算再去福利铺一趟,把咱家里的枕头全换成这种乳胶的!”
像钱宁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她们跑去福利铺补货,就是对乳胶枕最大的肯定。
有了这些使用者的反馈,不少还在迟疑的百姓都下定了换枕头的决心。
换!必须得换!
如果有条件,谁不愿意睡个好觉?
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有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嘛!
换了枕头的人,就没有一个后悔的,于是就有更多的人跑去换了。
还有一些没买枕头,在铺子里听了消息,回去后改了自家枕头样式的人,睡眠质量也都提升不少。
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枕头改革!
在百姓们睡上舒适安稳觉的时候,枣儿她们也做了好些不显山漏水的大事。
首先是给做工程用的水泥里添了一些胶乳,这样可以让水泥变得更加结实耐用,不会轻易开裂。
然后就是升级了县城中所有马车的轮胎,同时开始研制自行车。
如今她们材料齐全,有不锈钢和橡胶用,制作自行车就不再是难题。
之前,自行车的构造图就被铁匠们反复琢磨过了,这会儿也是直接开始动手。
做雨衣和乳胶枕之类的东西,为利用橡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这会儿做轮胎等复杂些的配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铁匠铺如今可谓是县里最春风得意的存在。
城中许多不得了的新玩意,都是从这里产出。
为了提升产能,最初小小的铁匠铺如今已经扩过许多次,规模基本等同小厂,完全可以改名为铁厂了。
再加上有蒸汽车床帮忙,如今铁厂生产物品的速度已经相当惊艳。
在这样的效率之下,第一辆自行车很快就在兴和县诞生。
因为有盛珺的缘故,车型也是跳过了复古的款式,整体看起来比较现代化。
车前面加了一个实用的车筐,后面还有个能载人的铁圈后座。出行时可以携带不少东西。
作为第一辆自行车的特殊待遇,铁匠们给车身上了一层彩色的涂料。
车身是漂亮的鹅黄色,还特意请了城中最精书法的人在车杠上题了行字——方仙一号自行车。
车子装改完毕的那天,盛珺看了几眼,觉得那行飘逸的书法搭配文字内容莫名有些幽默。
但其他人似乎都很满意,觉得这样的设计惊艳至极。
这辆方仙一号由枣儿亲自试骑。
这东西才刚做出来,谁也没有骑乘的经验,初学者要稳当保持两轮的平衡也需要练习一阵。
暗地里下功夫练了几日后,枣儿很快就把车子骑熟了。
这天,她骑上车,车筐还载着扫地机器人版的盛珺,一路顺畅地从兴和骑到了眠崇。
沿路看到她车的人无一不露出呆若木鸡的表情,想不通这是什么样的神物。
这辆自行车用料扎实,质量也很好。
在平坦的路面行车毫不颠簸,速度快起来几乎能赶上牛车。不着急的话也可以慢慢骑,要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