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雪原上,有一条不太明显的道路,像是上苍在这片白茫茫的世界里轻轻按出一条看不到尽头的痕迹,而一队身着土黄色衣服的人们就骑行在这条痕迹里,慢悠悠的和冰雪消磨着路途。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正是新晋大地主诸鑫,这会儿满身是雪的他,倒是没有一点儿大土豪的范儿。一身土黄色的皮毛外套,加上嘴里骂骂咧咧的脏话,看起来就是个开路的游侠,在抱怨雇主压榨劳力。
十天前,诸鑫陪着儿子和祝学辉在冷清的襄平城过年,正好避开了一场暴风雪的袭击。
因为东洲开发才刚刚开始,襄平这边少有返回凤凰崇远的船只,到了正月初二,诸鑫就将祝学辉和诸平送上自己带来的火焰花号。这艘船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将一直往返在蓟州和襄平之间,用来运送垦荒的隶洲农民和生产资料,而只要两人到了隶洲,就不用发愁回家的事情了。
解决了自己父母想念孙子的问题,诸鑫又跑到襄平驻军那里,送了一些茶叶和糖果,提出想购买一些牲口车辆。
驻军离凤凰太远,平日里过的紧巴巴,见了新年礼物分外高兴,加上诸鑫的名头,一下子卖了上千匹挽马和二百多辆大车给他。
到了初五,诸鑫就领着刘翔和一干文书工匠出门,从襄平到三金郡,全程八百公里,前面一段路从襄平到来远,沿途驻军经常有维护,走着还挺顺。过了来远,后面的路就不行了,无奈中,众人只能用刀削出雪橇板来,转到一条河道上,借着冰面上的平坦地势,用马拉着改成雪橇的大车往前走。
看着河道旁深达数尺的积雪,刘翔有些担心:“大人,若是我们在三金郡碰上这样的暴风雪,人员怕是会有大损失。”
诸鑫看了看两侧林子里被风雪压断的大树,赞同的点点头:“是啊,走了四五天,都没看到什么生灵,应该不是常有这样的天气。队伍里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冻伤的?”
“有几个长冻疮的,倒是都不严重。我们这次穿着的大陶山羊皮外套,防寒效果不错,就是价格有点不划算了。”负责成本核算的刘翔对产自陶唐高原的大陶山羊皮又爱又恨,总觉得凯隆族卖得太贵。
诸鑫摆摆手:“请来的这些人都是自愿冒着严寒到这个犄角旮旯来创业的,若是不能提供基本的保障,我心里会过意不去。”
刘翔知道是这个答案,请示了几件事,返回到队伍中间的马车上去。
诸鑫还有开路的职责,说完话,他爬上树梢眺望,看起来沿着河道的方向,远处似乎有一个开阔地。趁队伍还在休息,他拍马上前,去看个究竟。
过了一会儿,兴奋的大地主,牵着马跑了回来,冲着自己的雇工们大喊起来:“鄂嫩河到了!兄弟们鄂嫩河到了!”
众人都知道三金郡隔着鄂嫩河与来远相对,如今走过了来远又到了鄂嫩河边上,那不是快到地方了吗!兴奋的人们一个传一个,把这消息传遍了人群。本来打算休息一个小时的刘翔,见状干脆招呼大伙儿重新上路,到河对岸再休息。
之前诸平已经在鄂嫩河边上盖了一个前进基地,诸鑫拿出地图比划了下,估摸着就在这一段河道的上游,领着重新上路的众人,沿主河道往北走去。
鄂嫩河是东洲最主要的河流,它的支流覆盖了全洲三分之二的地界,当队伍进入主河道时,发现这是一条极宽阔的大河,单单河道面宽就达到三公里之多,一些年轻的工匠甚至在谋划着要打开冰面,下网捞鱼。
当天下午,诸鑫带着三百余人抵达了河边上的前进基地林烟镇,这是诸平取的名字,说是做饭的时候,就像是林子上空多了一团团烟雾。
早早看见动静的林烟镇留守人员,驾着一辆雪橇车就迎了过来,只是拉车的牲口有些怪异。离近了仔细看却是长着偶蹄的超大号老鼠,每头都有一米二三那么高,跑动的速度不算特别快,但是蹄子每次落举之间都会在下方形成一个小风盾,因此在雪地里完全不受阻碍,比诸鑫等人的挽马也是只快不慢。
来人和诸家也颇有渊源,是曾经在贵文岛(崇远外的小岛)上看管盐场的赵大的长子赵志,去年骠骑帝国海军毁了盐场,李芬为了照顾赵家老小,就让诸平带赵志来东洲,这个冬天他和七八位游侠在基地里坚守,也算是吃了不少苦。
诸鑫谢过赵志,问起这超大老鼠的来历。
对方诚惶诚恐,在赵大儿子的眼中,这位大人无视沧海桑田,几十年都没有衰老,不会失败,待人随和,毫无架子,就似寺庙里的神佛一般。他解释道:“这动物是冰豚。东洲百姓告诉我们这家伙拖雪橇跑的麻利,秋天的时候,我们建基地的时候抓了一窝。喂起来不挑食,这两天下了大雪正好用上。”
刘翔也很感兴趣:“这种东西好啊,又能当牲口使,关键的时候又能当肉食。”
不一会儿,整支队伍就到了‘林烟镇’,十几栋原木屋立在河边的一块空地上,厚厚的积雪让这些原木屋看起来好像有一半埋在地下。
原木屋都不算大,将将给工匠们提供了夜间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