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赝品太监> 第二九三章 王丞相兵败被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九三章 王丞相兵败被俘(1 / 2)

齐光元、林如贵二人叫化子闹革命一夜暴富。由千总、百夫长等一跃成为将军。这是他俩原先做梦也沒想到的。只不过救了个大老黑。只不过逮了个高士弟。在他俩看來。什么功不功过不过的。玩得舒服热闹就行。这两个风高放火、月黑杀人的能手。虽然仗着有太监妹夫为他们撑腰。但那要看谁。在胡三胡大人面前。他们还是很守规矩不敢做大的。这不是仅仅因为胡三的官大。不说别的就说胡大人指挥若定、料事如神的本事他们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当然胡三胡大人和他们太监妹夫的亲密关系就更不用说了。

二人高升之后。胡三又另派了他俩一项重要的差事。就是在两军交战时偷偷摸打进敌军大营去放火。齐、林二人见说刹时喜动眉稍、开怀大笑道:

“兄弟。这回你才算用对人了。我俩干别的不行。也不是祖传。也不是师传。大半都是自学成才。山上为匪干久了这一行当也就熟练了。如是火候不旺或是火势不猛。烧得不透彻。胡兄弟你把我俩的脑袋割下來煮到锅里去。”

胡三笑道:“煮到锅里有何用。又不能下酒。好了不说闲话你俩快去吧。不管火大火小。只要烧起來就行。另外一点。要防止有人前去救火。你们如把这个救火的人也给杀了或是捉了。那功劳可就是通天的了。”

二人大喜。拍拍胸脯子说:“兄弟尽管放心。这两样事我俩全包了。”

按说放火这项工作其实也最简单不过。不过要看是谁干了。齐、林二人在蒗荡山的时候。沒少干过这事。因而熟门熟路。做起來得心应手。也是天作成二人。王相听信郭彦章之计。全军倾巢而出。大营中仅留了少数打扫卫生的老兵和一些做饭的厨子等。在外大老远猛一看犹如当年三国时的西城(今甘肃西和礼县)。两个莽汉才不管他是不是空城计呢。他俩的万余队伍。收拾几个打杂的。尤如是提斧头进瓜地。挨个砍了个痛快。然后就是放火。油布、硫磺等引火之物都是提前备好的。等到火势一大。想救都沒法救。二人看到火起。高兴得手舞足蹈。忽有一小兵提醒说:

“两位将军。临行时军师吩咐要防有人來救火呢。”

二人这才缓过神來。立马在要道上拴了几个扣儿。就是山里猎户们套野猪、狗熊甚至狮子老虎的那种。刚刚做好手脚。倒楣鬼郭彦章急匆匆带着少量人马來救火了。因为倾巢出动之计是他出的。家里着了火他比谁都着急。

郭彦章什么人物。他先人郭子仪就不说了。就是他本人。文蹈武略。马上马下。天下几人能及。老郭万沒料到。他这样的大英雄竟栽在两个莽撞汉的手上。大将死在无名之下。也只能用劫数天意來解释了。老郭钻进套儿之后。被守在暗处的军兵一拥而上捆猪一般绑了个结实。然后推推搡搡。交由二位将军处置。

齐光元性子急。看是抓了个当官的。也不问青红皂白。轮起他的大锤。当头下去。锤轻力重。老郭的脑袋瞬时便开了瓢。老齐的那柄锤再不济事。但和人的头颅相比。成色不知要强出多少倍。因而堂堂一位被王丞相喻作关云长式的人物。就这样了帐了。郭彦章当时如果知道杀他的是何人。别说被杀。气也气死了。

林如贵有些遗憾。啧啧嘴。道:“你杀他干啥。”

齐光元说:“不杀。回去又让太监妹夫给放了。我们岂不是白忙乎半天。”

林如贵想想也是。吩咐小兵说:“好吧。既已杀了。就把这厮的头割下來。到胡大人那儿请赏去。沒准还能换几坛子好酒呢。”

小兵看着死尸犹犹豫豫不肯下手。林如贵正要发作。齐光元笑道:

“哥哥别为难这几位兄弟了。这厮的头被我砸入胸腔。到哪儿去割呀。”

林如贵摇摇头说:“算了算了。杀了个大将连名字都搞不清楚。报功不报功无所谓。只是他妈的几坛子好酒给耽误了。”

随即。林齐二人令他们的一万弟兄迅速退出烧焦了的敌军大营。

大营起火。军心涣散。将无斗志。兵无战心。小太监的大队人马乘势掩杀过來。叛军刹时溃不成军。小太监又着人四处喊话:“叛军听了。皇太后传下懿旨。除奸相王书贵、叛逆文世昌。其余既往不咎。一概不问。投降者免死。立功者受奖。立大功者可封侯拜将”。刹时之间叛军大乱。扔兵器、就地举手者无数。更有大批叛兵叛将倒戈反击。回身杀向负偶反抗者。

王丞相被少数几位将军护卫着仓慌奔逃。如今大营烧了。连个吃饭睡觉的地方都沒了。这该如何是好。为今之计是赶快渡江回到北地重新组织一支队伍再和小太监决一高底。

正行间。突然前头一飙人马拦住去路。为首两将一个骑驴一个骑骡子。骑驴的手执水火棍。骑骡子的双手擎两柄硕大的铁锤(成色看不很清楚颜色份量好像是铁制的)。王丞相觉得眼熟。这俩人怎么好像在哪儿见过。该不是小太监手下的伏兵。骑骡子的大汉沉不住气了。扯开驴叫天的嗓子吼道:

“呔。识相的听好了。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王书贵听说。这才把心放进肚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