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世昌率兵直到海城。知道小太监善于用兵而且诡计多端。不知城中虚实。所以大军不敢贸然进城。先在城外十里扎下营寨。令士兵埋锅造饭。并约定三军次日发力攻城。
小太监召集诸将商议如何迎敌。有人说走有人说留众所非议意见一时难趋一致。小太监每遇大事必倚胡三。遂把眼神投向胡三。胡三会意。微微一笑。言道:
“诸位且莫争吵。依小子所见。文世昌虽然无能。但此次朝庭带兵的众将当中决非都是饭桶之辈。况且大兵压境。如若我等死打硬拚。以我两千人马迎对十万之众。必是以卵击石。倾刻间便会土崩瓦解全军覆沒。胜算更是无从谈起。”
众人听胡三如此一说。觉得十分有理。顿感形势严峻。个个心中犹如鹿撞。齐把眼光瞅定胡三。等待他的下文。看他有何妙计。
胡三又道:“明日一早。潘帅可带五百人马出城拒敌。不过不能交战。只是虚晃一枪。做做样子。其余人等携辎重乘大船速去荷叶岛上暂避一时。大哥那里不战自退。依然也是登船入海。”
众人不解。齐道:“前日胡三兄说是守海岛犹如自闭。此岛虽是无坚可催。但若想攻出去却又是难上加难。今日又说退回海岛。不是自寻死路吗。三哥此计不妥。如你所言。何时才能扫平逆贼光复朝庭呢。”
胡三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昨日是昨日。今日是今日。我们人马一齐退往荷叶岛。文世昌等必是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围岛攻岛之上。那时我再设法用计退兵。”
众将问是何计。胡三笑道:
“此乃天机。不可泄露的。”
众人不信。纷纷摇头说:“被人逼到一个小岛上。就像缩头乌龟一般。只有挨打的份儿。并无还手的机会。老胡还说再设法用计呢。计从何來。骗鬼去吧。看來我们这辈子休想再回大陆了。家里还有老婆娃娃呢。”
小太监知是胡三已有妙计在胸。但是当着众将的面不便说破。遂说:
“好了好了。看你们这点眼光。你们才只有一个老婆。我还有几个老婆在王书贵的手心里攥着呢。你们耽心我就不耽心。如今说那些废话无用。到时你们只管战场上用命。排兵布阵是我和老胡老华子的事。大家且退下静等好消息吧。”
小太监在军中享有无尚崇高的威望。众将皆知大帅身经百战。而且枭勇善战。无坚不催。无攻不克。合朝之内。屡战屡胜。戎边、平叛、拓疆、荡倭。哪一场战役不是他的杰作。合朝之内。全国上下。还有出其右者。大家听小太监这样一说。似乎看到一丝光明。遂恭声言道:
“谨依大帅所言。我等誓死跟随大帅。不避刀枪水火。大帅说怎样就怎样。”
小太监笑道:“去吧去吧。”
众将散去之后。小太监问胡三想出了什么良策妙计。胡三正要开口。华世雄道:
“三哥你先别说。咱俩把各自的想法写在手上。看是否英雄所见略同否。”
小太监大喜。命人取來笔墨。两人各在自己的手心里写了俩字。展开一看。原來是“借兵”二字。
小太监方才明白。老胡为何要回兵荷叶岛。他原來是想要打一场持久战哩。若要保存现有的这一点实力。最好的守地当然属荷叶岛不可。至于向谁借兵。小太监虽然还想不太完全。但附近州县皆是王老贼的属下。他又失去大权。成了被缉拿的朝庭钦犯。谁肯谁敢把兵借给他。不过在此事上看來胡三已经是成竹在胸了。不知这个鬼家伙又打起了谁家的算盘。既然老胡和老华两人都有这个打算。必定是有兵可借。然而这到底是谁呢。想罢小太监问道:
“两位兄弟不知要向谁借兵。这个你们想好了吗。”
“哥呀。”胡三笑道。“有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流血送命的差使。一般人会干吗。”
小太监恍然大悟。道:“兄弟莫非说的是你嫂嫂乌儿苏丹那儿。不过据我所知。她那儿无论如何也凑不够十万雄兵啊。除了守土守疆的。她至多借我一两万。”
“再无处可借了吗。”胡三卖起了关子。
“还有哪处可借。”小太监睁大了眼睛。
“你老丈人处呢。”
“老丈人。”小太监老丈人虽是不少。但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个握有像样军队的老丈人。
“阮嫂嫂她爹呀。”还是老华子的反应快些。
“啊。”小太监想起了大越国国主。他未曾谋面的老丈人。稍一犹豫。道。“不知他有多少空余人马。再说从沒有见过面。不知人家肯不肯。”
胡三笑道:“所以这一处较难办些。才要你亲自出马去你老丈人处搬兵。”
“还有呢。”
“你大舅哥呀。”
“你是指布雷达。”
“除了他还有谁。”
“行。老雷子人仗义。让呼伦贝去办。估计沒啥问題。”想了想小太监稍嫌不足。又说。“这三处可凑个四五万人马。再加点就好了。”
“还有啊。”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