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存、黄仁两个拔了帐蓬撅子。轻轻一拉。帐蓬岂有不倒之理。他们根据方位。用刀子在篷布上划了一道口子。拉出浑身是土的银杏顿珠。割开她的绳索撒腿就跑。对于赵小高因为沒受到潘元帅的命令他们不敢随意处置。是死是活只能是顺其自然了。帐蓬是由棉布制成。四周是细竹杆横担。中间只有一根柱子支撑。份量不是很重。倒不至于危及人的性命。
赵小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篷帐里爬了出來。提上裤子连喊数遍未有应声。他自认倒楣。怎么这个皇上钦命的押粮官竟是如此不中用。隔壁帐蓬里的副手偏将闻声赶來。赶快叫了一些人连夜把帐蓬重新搭好。看看也就快天明了。有人在草丛里找到那两位哨兵。赵小高亲自审问是谁把他们捆绑起來的。俩人吱吱唔唔。半天也沒说出个所以然來。不是他们不说。当时真沒看清是谁人所为。赵小高断完了前事想后事。他猜测这事肯定是小太监的人干的。小太监困在乌鞘岭峰顶自顾不暇。银杏顿珠手下也沒这样的高手。到底是谁呢。赵小高琢磨了半天。最终也下不了定论。不过有一条是肯定了的。他在南朝为官的日子算是已经到头了。至于下一步棋怎么走。他想了好半天。突然有个人影浮进他的视线。此人名叫武宫中仁。为大日本国派往中原大国的使节。他和武宫见过几面。两人性格相近。脾气相投。也算是个朋友吧。武宫非常器重他的武功才学。曾多次邀他去日本做事。并答应他在天皇面前推举他做个大官。当时他为报王丞相的知遇之恩同时也舍不下情深义重的王皇后。此事就沒应承。武宫临别时曾说过他在山东威海有处官邸。如有要事可到那里去找他。赵小高如今走投无路。不去找日本朋友还去找谁。
主意已定。赵小高把几个心腹偏将召來。说出他的打算。对外就说是要回朝中催粮。他有皇上颁发的金牌圣旨。何处关隘敢不放行。几人都是赵小高的狐朋狗友。多受过他的恩惠。听说是到日本享福。沒有不允的道理。大家草草准备了一番。带上凡是能带的皇上犒军的金银布匹等。数千人的押粮部队尚在梦中。这一伙人临走时放了一把火烧了大军草料场。他们几十个急急似丧家之犬。忙忙然漏网之鱼。连夜溜之乎。
小太监令人打扫战场。番军夏维奇带少数残兵败将远遁塞北。丢下大批辎重粮草无数。三军就地安营扎寨。小太监又令人去前山接应赵小高的押粮部队。张发存等说明了原委。小太监怒道:
“这狗日的决无好下场。早晚我定要亲手宰了他。”
小太监暂派毛兴旺充做押粮官。并上报朝庭另选派人。好在夏维奇留下了非常充足的粮草。否则这一关又是难过。
休整三日。大军继续进发。穿祁连山。渡疏勒河。进瓜州。定柳园。扫哈密。下楼兰。收大宛。攻吐鲁番。这日到了伊宁城。。匈奴王的老巢。德哈林指日可见。
离城二十里。小太监选了一块地势宽阔的地方安营扎寨。然后着胡三执笔写了一道战书。约定和左贤王來日决战。战书上这样写道:
左贤王大单于布雷达阁下:
匈奴与大汉多年交兵。你等虽是蛮荒小国。地处偏远。久居不毛。地旷人稀。但又好高骛远。常怀夜郎自大之心。好斗嗜杀成性。觊觎我大国风采。屡犯边境。烧杀劫掠。汉武帝时。大将狄青、霍去病一战成名。将你等匈奴小儿杀得所剩无几。残兵败将远遁大漠深处多年。今闻你等。又聚人马。纠集其它番国。凑成气候。妄图侵吞我朝国土。掠取我丰富资源。杀害我边境居民。恢复你们野蛮王朝。实乃天理难容。我朝皇帝陛下。向來惜爱生灵。存好生之德。给你等一条活路。天兵到时速速退军。遣散部众。各事其业。种田的种田。放羊的放羊。别再自寻死路了。如不死心。來日决一死战。到时定让你等死无葬身之地。那时悔之晚矣。是战是退。速定不候。南朝大帅潘 某年某月某日
小太监接过看罢大喜。叫道:“妙哉妙哉。真是入木三分。写得淋漓尽致。兄弟这份才华。大理寺都嫌小了。”说罢。小太监环顾帐下。问道:
“哪位敢去下战书。”
华世雄应声而出道:“大哥。就让小弟走一遭吧。”
小太监欣慰道:“我还想此事非华先生莫属呢。老华呀。匈奴那里多是些逞勇斗狠、茹毛饮血之徒。你去之后既不可丧失了我大国威风。又不要得罪了那些杀人不眨眼的狂徒。务必要观风使舵。察言观色。晓以大义。言明利害。平安上路。顺利回家。事成之后我定要秉明圣上。你是奇功一件。”
华世雄道:“小事一桩。大帅不必担心。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为国捐躯。视死如归。再说小小匈奴。我视其为草芥。何足道哉。有大帅和十万天兵为我撑腰壮胆。谅他也不敢把我怎地。”
胡三不由暗忖:“这个华世雄。本是华阳府一介小吏。当初还被大哥在府门前戏耍一番。如今却成了朝中重臣。而且巧于周旋。善于应变。反王府里做内奸就是明证。可见人啊。如水一般不定型。跟着狼吃肉。跟上狗吃屎。老华子是个人物。”
华世雄一人一马。单人独骑进了番兵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