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行简也同情上了这个命运乖违的人物,“林冲如此谨小慎微,一再忍让,只为平顺生活,哪知还是自身遭罪、夫妻离散,如何不令人叹息?”
“林冲先前对李小二施以援手,又对陆谦不吝帮助,可见其人平日必是与人为善,此番遇着李小二也直言自己是罪囚,恐怕玷污他们夫妻两个。陆谦忘恩负义,李小二却是一片赤诚,真是仗义每从屠狗辈。”元稹亦颇为感慨。
北宋。
早便觉得不是滋味的李清照当真又怜又怒:“如此逼迫屈辱竟还认为罪在己深,林冲安分是真,可也太委曲求全了些!”
李格非看着气愤不已的女儿不禁一笑,转又敛了神色道:“你也知道委曲之后,是‘求全’二字,林冲为着的,不正是保全一家么?”
“但最终也未能保全啊!而且休妻之后,林娘子便能保全么?”
李清照仍是气愤,端看那高衙内一而再再而三下手的模样,就知道他不会善罢甘休。如此恶棍纨绔,偏偏还有个位高权重的爹!
“那高俅当真不辨是非!幸好这人此时已被惩处,不然朝堂之上岂不是又多了一个无能的奸人?”
她不知晓书中人物与历史上的高俅有细微出入,只剩纯然庆幸。
太极宫。
李世民收回目光,作为帝王,他不得不承认林冲的确是个安分的人物,蒙受如此冤屈不平也不曾真做出喊打喊杀之事,一意承罪;但从情感上来说,他当真是觉得林冲憋屈极了。不说高太尉父子和陆谦,连押解的官差都能将他折辱了去。
简直看得人心中憋闷!
宋初。皇宫。
赵匡胤蹙着眉一言不发,他一面气高俅的所作所为,一面又可怜林冲的遭际,忍不住就又想将赵光义揪出来踹两脚。
气愤之后,楚棠口
中的“柴进”二字又引得他注目:“柴进,柴氏......”
在宋朝,提到柴这个姓,总不那么简单。
想起当年的老上峰柴荣,赵匡胤眸色深敛。他对柴家,还是存了那么几分愧疚感念的,故而对柴氏后人多有宽待。
那书中的柴进明知林冲是刺配戴罪之人,却仍将之迎入庄中好生款待,修书为之打点,这其中固然有惜英豪的欣赏之意。但罔顾官命,难免担一分罪责,柴进却毫不在意,可见圣眷在心。
轻叹一声,赵匡胤按下心绪,对柴氏,仍是要厚待。
【根据以上补充的前情提要,再结合林冲对李小二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之中还有善良安分、逆来顺受的一面。】
楚棠将关键性格标红,水镜下,施耐庵轻摇着头道:“林冲此人,不似鲁达洒脱,位、家、情将之一一绑缚,要挣脱,却是不那么容易的。”
另一边。
罗贯中对老师不吝夸耀:“老师笔下之林冲当真真切至极!其言其行虽令人急令人叹,然细想却又俱是人物本色,笔力精深至此,摹人警切至此,较前贤可以同笑矣!”
苏州。
金圣叹一展折扇,悠然道:“熬得住,把得牢,林冲这几回内容,真真是将这六字道尽了。”
汉朝。
司马迁极快速地记下几处关键,林冲这个人物写得好,水镜里不时出现的文段也笔尽其妙,他觉着对自己的修史倒极有裨益,是以早已铺开纸笔,只待留记,此时听了楚棠的话,便道:
“心字之上。利刃高悬,是为一忍。此刃,不向己身,便向他人。后文又有林冲买刀寻仇并手刃仇敌一节,可见其人也未必惯是逆来顺受。”
他搁笔,对后面的情节愈发期待。!
北宋。
看完全程的赵匡胤当场黑了脸,一掌按在椅背上恨恨道:“高俅若当真知事,就该严惩无状之子,押着人亲自登门向林冲道歉,而不是像这般听信谗言反生迫害之心!一朝太尉,手握军机却助子行凶弄权害人,此人合该革职受刑!”
他气恼不已,想到高俅不过是因为球踢得好就入了那徽宗的眼,而徽宗又是靖康耻的罪魁,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将面前的桌子拍得震天响:“赵佶,不肖子孙!”
转念一想,这不肖子孙还是自己那糟心弟弟的,顿时眼中寒芒一闪。
孙子够不着,祖宗却是能打。
仁宗朝。
开封府尹包拯深深地觉得开封府脏了:“身为开封府尹,权知府事,听断狱讼,明知民有冤情却还处以刑罚,如何担得起府尹重位?”
“大人消消气。”旁边的下属连忙安慰,“水镜不是说了,这都是迫于那高太尉的淫威,不敢不从啊!”
一句话惹得包拯愈发气恼,把眼睛一横,怒道:“上官失德便要听之任之吗?在其位就要据理力
争,岂能助纣为虐?!”
被一通发作的下属忙住了嘴,天下谁不知道这位包大人最是刚直不阿,便是对上官家都敢争上一争。虽履职日短,但百姓提起开封府,哪个不是竖大拇指?没想到时移世易,开封府也沦为了权贵爪牙。
想到这里,这位下属也摇了摇头,对着水镜里的一众恶人在心里狠狠啐了一口。
什么世道!
明朝。
施耐庵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