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张庸收回心思。
然后无动于衷。
小诸葛玩什么把戏,其实不重要。
因为,他派来的三个师,肯定不敢在他张庸眼皮底下搞事。
说些废话。
终止通话。
想了想,又接通第四战区司令部。
“喂……”
“我是张庸,我找余长官。”
“稍等。”
很快,余汉谋来听电话了。
有些诧异。不知道张庸是在哪里打的电话。
但是也没有多想。专员大人神通广大。打个电话有啥奇怪的。
“余长官,桂林行营调来三个师……”
“我知道的。”
“之前和你商量过?你同意的?”
“对。我同意的。我们兵力不足,有三个师的援兵,自然最好。”
“哦,那没事了。”
张庸收回胡思乱想。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小诸葛可能单纯只是想要捞点战功而已。
如果真的收复广州,那参战部队里面,至少还有桂系三个师。
眼下,第五战区那边,没有什么大的战事。
汉口、九江的日寇,都将防御工事修建的好像铜墙铁壁一样,国军目前确实啃不动。
这就导致桂系部队都在晒太阳,无法建立功勋。
这次反攻广州,必须参与。
挂掉电话。
忽然又忍不住胡思乱想。
统帅部为什么那么着急将第五军、71军和52军调来?
那都是黄埔嫡系部队啊!
反攻广州的功劳里面,当然希望有它们的份。
否则,一堆杂牌军收复广州,却没有黄埔嫡系,岂不是让黄埔嫡系面上无光?
汗……
真复杂……
幸好,自己只需要专心打仗。其他都不用管。
忽然心思一动。
空指部地图显示,有日寇多艘战舰,向广州方向移动。
查看。发现是三艘日寇驱逐舰。
它们从台岛南部向西直行,前方就是广州。
判断可能是日寇的护航舰队?
就是有运输船。
但是空指部地图不显示运输船。
如果有运输船的话,很有可能是日寇调兵前来增援。
没有在意。
增援就增援吧。
无所谓。
反正,无论日寇来多少人,他都埋头照打。
一个月打不下,那就打两个月。
两个月打不下,那就打三个月。
依此类推。
一直到打下为止。
哪怕是打到1945年8月15日。
“哐哐……”
“哐哐……”
火车继续晃晃荡荡的前进。
终于,后半夜,到达郴州。
停车。
迷迷糊糊的醒来。
搓搓脸。站起来。摇摇晃晃的下车。
“专员!”
“专员!”
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带着一众军官前来迎接。
这个第十军,是标准的国军编制。下辖两个师,四个旅,八个团。总兵力26000多人。
说是一个军,其实步兵团的数量还没有新编23师多。
超出来的人数,有很多都是非战斗人员。纯战斗步兵的话,两者可能相差无几。
都是层级太多惹的祸。
二二制真的是太臃肿了。三三制更合理。
如果是张庸自己能决定的话,四四制、五五制都想尝试一下。
一个师五个旅,一个旅五个团,那就是25个团。想想都刺激。
“大家好。”
“大家辛苦了。”
张庸挨个和所有军官握手。
第十军的军官,有一部分是黄埔生。
主要是黄埔五期、六期的。也有一些黄埔四期的。
李玉堂本身是黄埔一期。资历算是比较老的。但是,他并不是光头心腹。
在张庸的印象里,李玉堂并没有进入光头的法眼。平时从来不提及对方。
“专员大人!”
这时候,又有军官上来。
自我介绍,是第四战区派来的副参谋长。
专门赶到郴州来,引领专员大人前往第四战区。还负责沿途接引事项。
毕竟是进入其他战区,如果没有熟人引领的话,可能会发生一些误会。
“你是陶威?”
张庸居然想起来了。对方是熟人。
在淞沪会战的时候见过的。粤军第62师师长陶广的弟弟。
之前是上校,现在已经是少将了。
张庸指挥过陶广的粤军62师。但是没什么印象。主要是这个师的战斗力很一般。
确实只能算是粤军里面的二流部队。
“是的。卑职陶威。没想到专员大人还记得我。”
“你哥哥在第四战区?”
“是的。”
“那就好。那就好。”
张庸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