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想方设法把油洗过之后,弄清亮了继续使用,但是难免有些浪费,现在看到天幕提到用废油来做肥皂,顿时动了心思。
“官人,要不试试?”娘子也心动了,“现在咱大宋还没有肥皂,要是咱俩先做出来,肯定比卖寒具赚钱。”
“看起来也不难,这模具,咱家糕点模子就可以。”官人立刻拍板,“天幕结束咱就试试,正好家里有废油,也有食用碱。”
他看着天幕里那洗手用肥皂搓出满手泡泡的模样,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这东西如此便利,日后大家洗手洗脸洗头发岂不是都可以用?比自己煮皂荚方便,比贵人用的澡豆澡面成本低,就算低价卖想必也能卖的不错。
民间的小商贩都发现了肥皂的优点,更不用说朝上的君臣。
“这个好!”刘彻心心念念着天幕说过的罗马贵族用黄金买丝绸,看到肥皂个头不大比丝绸更方便运输,高兴极了。
“这东西可以高价卖给外国贵族,按黄金定价!”
桑弘羊连连点头:“没错!没错!”
大豆真是个好东西啊,最重要的是,大汉不缺大豆,做都有做肥皂都有这条件。
【大豆被称为“豆中之王”,成为了华夏几千年特色的豆文化。】
【为了彰显海峡豆文化,领导人国事访问和国际庆典的宴会桌上,都可以看到大豆化身豆腐的各色国宴菜式出现在国宴餐桌上。】
早餐经典搭配豆浆、淮扬名菜文思豆腐都曾经就上过国宴,被用来招待外宾。
在民间,东北还举办“北大荒大豆节”来庆祝大豆丰收。
那热闹的场面,让会祭祀神明祭祀丰收的古人都自愧不如。
“大豆还有节日?”
“我们是不是对神明不够尊敬?”
看着那么多人热热闹闹的庆祝,还有自己穿成大豆模样的,各种卡通大豆,再想想自己献上的三牲,突然感觉好像太冷静了点。
“下次我们也这么弄,咱这里也产大豆,也可以搞个大豆节日嘛!”
一时间,不少盛产大豆的地方都开始打起“大豆节”的主意,等大豆丰收时,不知道会不会因为争办大豆节打起来。
【不光国内有大豆节,国外也有。】
【比如美国。】
【而这,又是另一个故事。】
尉迟敬德粗声粗气:“提到这美国就没好事。”
程义贞:“不知道这一次是偷还是抢。”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这么含蓄做什么,没准是又偷又抢。”
李世民也很惆怅:“也不知道美国的祖先是什么人,才两百多年的历史,想去灭个国都找不到人。”
他大唐贞观群臣,如此多能征善战能臣大将,真要去灭
个国算什么,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找不到敌人在哪。
这就很郁闷了……
满朝文武都很郁闷,已经知道后世有大敌,偏偏打不过去,真是气煞老祖宗也!
李世民越想越郁闷。
美国竟然才两百多年,太短了,这样短命的国家竟然能成为世界第一?
至今仍然感到不可思议。
【大豆,还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
【这个朝代,就是满清。】
【满清的祖地东北,是大豆的高产之地,也是大豆被外国肆意掠夺之地。】
努尔哈赤:不是吧,他才刚建立后金就要听到这坏消息?
满清祖地东北不会都保不住了吧?
刚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大清”的皇太极:大清这个名字似乎不太吉利,要不不改了?
刚入关的顺治回头看着祖地,突然有点不想进入中原了。
中原再好,祖地才是龙兴之地,怎么能丢?
【大豆也曾经带给清政府无数白银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无数的耻辱。
有重金在手却无力守护,最终沦为他人的提款机。】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天津条约》规定开放营口,东北经济被迫卷入国际贸易,大豆首先成为外国人的牟利产品。
1869年,清政府正式取消大豆外运禁令,东北大豆进入国际贸易舞台。
1873年,东北大豆样品进入奥地利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参加会展之后,东北大豆、东北豆饼开始被外国高度关注。
1890年,大豆输出总价值为白银37万两;
1900年,输出547万两白银;
1910年,输出3669万两白银;
1920年,达到6362万两白银,40年间增长了190倍。
这一时期,华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
“看起来好像也没问题。”还年幼的弘历在胤禛面前傻乎乎说道,大清政府这不是通过大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