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两日,沈初宜推着推车,神神秘秘敲响了白里正家门。
“沈丫头阿,你这大忙人怎么有空过来了。”
开门的是于三婶,打趣着招呼沈初宜进了门。
推车上盖着块白布,瞧着一大盘不知道是什么。
“你这丫头又整什么稀奇吃食了?”
于三婶伸手帮着将推车拉进院里,白里正也闻声出了屋子。
沈初宜擦了下额头的薄汗,“里正爷爷。”
“沈家丫头啊,怎么又送东西来。”
“这可不是送给您的。”沈初宜笑着掀开盖在上面的白布,露出白花花的嫩豆腐。
白里正凑近又瞧又闻,豆香扑鼻,这手艺没得说。
赞许的看了沈初宜一眼,他们村还没有人会这门手艺,吃豆腐都得赶集去买,现在沈家丫头能做豆腐,往后村人吃豆腐就便利多了。
没等白里正细问,沈初宜又变戏法般掏出一个竹筒。
“这又是什么?”白里正疑惑的接过,里面白花花一片,泛着水光。
白里正对豆浆没什么兴趣,村人有石磨的都能做,一般没人会买。
随手就搁到了一边,沈初宜却笑了笑,又拿起了竹筒,举到白里正面前,将竹筒缓缓倾斜。
“哎哎,别洒出来了。”洒了这不糟践粮食吗!
沈初宜却不为所动,继续倾斜,白里正痛心疾首,但预想中洒落一地的豆浆却丝毫没有动静。
“咦?”白里正不信邪,凑到竹筒边上细细看去。
这一眼就瞬间瞪大了眼睛。
竹筒里的豆浆竟然纹丝不动,像被定住了一般。
“这...这是什么戏法?”
沈初宜俏皮一笑,将竹筒又递给白里正。
“这不是戏法,这是嫩豆腐,您尝尝。”
白里正疑惑,想伸手去抓,又觉得不好,于三婶快步回去拿了木勺。
木勺伸进去,像破开水面,嫩豆腐颤颤巍巍立在勺子上,白嫩喜人。
“公爹,这豆腐真招人稀罕。”
于三婶一眼不错盯着嫩豆腐,眼里都是喜爱,还没见过能将豆腐做的这么嫩的,像水一样,都舍不得下口。
白里正尝了两口,不住的点头。
“丫头,这嫩豆腐不错,尤其适合我这上了年纪的人吃,怎么卖的,回头再给爷爷送两桶。”
“里正爷爷,这个我不打算自己卖。”
白里正疑惑,“不卖?”
即使白里正没有经过商,也能看出来这东西要是拿出去卖,一准能爆火,这丫头竟然不卖?
“我打算将这豆腐让利给村人,让村人拿去卖,农闲的时候也能多挣些银钱。”
白里正怔怔的看着沈初宜,激动的大脑宕机。
这可是造福全村的大好事啊!
“丫...丫头,那你想怎么交给他们卖?”
白里正搓着手,心里热滚滚的。
“我这里统一定价,普通豆腐3文钱一斤,竹筒的5文钱一筒。”
白里正不管家不知道这个价格意味着什么,但于三婶十分清楚。
市面上豆腐基本都是5文钱一斤,3文钱的进价,其中的利润可不小。
更别说沈丫头拿出来的这两份豆腐,成色比市面上的豆腐好的何止是一点。
“好,好啊!”
白里正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连拍了几下大腿。
“还得麻烦里正爷爷将这事告诉大伙,帮着从中协调。”
“该得。”
沈家丫头都拿出了这么好的东西帮村人挣钱,他动动嘴皮子算什么!
当即领着沈初宜去了晒谷场,急切的敲响立在一旁的铜锣。
铜锣一敲,就意味着村里都大事发生。
要么野兽来袭,要么收粮收税。
“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吗?怎么我听着锣响了。”
村人纷纷走出家门,大家都一头雾水。
“难道要收粮?现今也不是收粮的时节啊。”
“不知道啊,走,去看看。”
晒谷场人头攒动,村人见白里正一脸喜气,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摸不着头脑。
“里正叔,今日有啥大事发生?”
白里正笑了笑,抬手压下声音,整个晒谷场的人视线都落在白里正身上。
“是大好事,沈家丫头帮大家寻了份营生,人人有份,大伙都能挣钱!”
此话一出,人群瞬间沸腾。
“是什么啊,里正叔快别卖关子了。”
白里正笑着招手让沈初宜将推车推上来,手一挥掀开盖在上面的白布。
豆腐!
这...
人群热情散退,豆腐才能卖几个钱,他们这么多人呢,还以为是什么稀罕东西。
沈初宜不慌不忙从推车角落掏出竹筒,分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