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一愣,“你认识我?这是你采的药?”
沈初宜没遮掩,“是我采的,之前常听家父提起您,所以就直奔您这来了。”
刘掌柜疑惑,“不知令尊。。?”
沈初宜补充道,“家父沈长林。”
刘掌柜皱眉回想,“哦是,是有这么个人,不过有好些年没见过他了。”
沈初宜看子琛已经红了眼眶,不想再叙旧,忙打岔问道,“您看我那些药材能收吗?”
“能收,你那几支天麻品相完好,算35文一两,金线莲70文一两。”,刘掌柜没绕圈子,沉吟下直接说出价格。
听到这个价格,沈初宜松了口气,这掌柜的确实为人磊落,其实药材只是探路石,真正的重头戏还是那条五步蛇。
掌柜人品靠得住,就能放心拿出蛇了。
掌柜正准备喊药童来称重,沈初宜伸手一拦,“刘掌柜,我这还有样东西,不知您收不收。”说完拿开挡在蛇身上的草叶子,露出五步蛇。
刘掌柜探头一看,顿时吓得倒退两步。
“死的,是死蛇。”
沈初宜赶忙解释,刘掌柜这才松了口气,凑近端详起毒蛇。
这种剧毒的蛇鲜少有人来卖,并且这么大的也是他头一遭遇见。
犹豫的说了个价格,“这。。六两银子吧,丫头你觉得合适就留着,不合适你再背去别家问问。”
沈初宜听见价格神色沉稳,内心却乐开了花,这个价格比她预期高了不少。
“我卖。”
刘掌柜诧异的看了一眼这个小丫头,这笔钱对村人来说不少,一般人都货比三家慎之又慎,这丫头倒爽快。
刘掌柜抚着山羊胡也利落的喊来药童称重算账。
金线莲虽然价高,但不压秤,拢共一两半,105文。
天麻2斤1两,735文。
沈初宜小心揣好钱,出了药铺。
子琛全程不敢说话,走出药铺才长舒了口气,想到这些东西买了近7两银子,嘴角都快要咧到耳后了。
“大姐,那蛇好值钱啊。”
沈初宜点点头,心里计算着时间,这蛇卖的出奇顺利,距离跟胡老汉约定的时间还有半个多钟。
正好,买些吃食回去。
镇上商铺比集上花样多,进肉铺割了两斤花肉,又割了两斤肥肉,看见有灌好的肉肠,又拎了几根肠。
伙计看她们是从乡下来的,特意将肉用荷叶裹起来,放进背篓。
街头有家点心坊,栗子糕,云片糕,青团子等等拎了两斤多,又拎了一斤酥饼和一斤饴糖。
看到布店,又进去割了两尺布,柜台旁边放了个篓子,篓子里面盛着碎布头子做的头花,沈初宜一眼就喜欢上了。
挑了两对粉色和紫色的绢纱头花,付钱的时候,子琛眼珠子都快瞪出来,这两对头花快赶上两尺棉布贵了。
棉布一尺50文,头花一对竟然30文!
看子琛一脸肉疼,沈初宜抿唇低笑,他要是知道这头花是买给初晴的,一准得拦住不让她买。
马上端午了,沈初宜顺路又买了三斤糯米,准备回去给娃包粽子吃。
到了与胡老汉约定好的时辰,姐弟俩大包小提的出了城。
上午日头正刺眼,胡老汉在树荫底下等着俩人,板车上捆着一个圆角柜,车头留了一块空地,一看就是胡老汉特地给俩人留的。
“哎呦,你姐弟俩没少买啊。”
胡老汉看到俩人拿那么多东西,赶忙往旁边挪了挪,给俩人腾出地方。
沈初宜没接话茬,放稳东西拉着子琛坐好,一路回了碧水村。
即便有牛车,到家都已经临近晌午了。
沈初宜跳下板车,掏出六个铜板并三块饴糖递给胡老汉。
“这糖金贵,你姐弟几个收着吃,给我个糟老头浪费咯。”,胡老汉连连摆手。
沈初宜皎洁一笑,“哪是给您吃的,这是给长荣甜甜嘴的。”
胡老汉有个心肝似的小孙子,一听是给孙子的,胡老汉咧起嘴也不推脱了。
“那我就替长荣谢谢沈家大姐儿了。”
揣好饴糖,胡老汉美滋滋赶着驴车走了,还要去给李家送柜子咧,这半天全是好事。
看着胡老汉走远,沈初宜收回目光,姐弟俩推开院门进了家。
初晴和子诚没在家,估摸着是在秦二婶子家耍,沈初宜也不急,初晴估摸在做衣服,这丫头手上伙计还挺利索,估计今天还能做成一套。
今天正好割了肉,炖些五花肉,等会给二婶送肉的时候在把两个娃喊回来。
心里有了成算就开始忙活起来。
初晴已经提前把米泡上了,放锅里就能整。蒸饭的时候就处理今天买的生肉。
瘦肉今日不吃,先拿盐细细抹上,挂在后窗风干。
五花肉切小块,肥肉先不动,中午吃完饭就把它熬成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