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天气非常好,阳光充沛到几乎可以照亮卡崔平原作战区域的整个角落,想必那些讨厌的不死者也不会冒着阳光来干扰战局了吧。
王国派出整整二十五万大军,无数说得上名字的贵族旗帜和说不上名字的贵族旗帜林立在两座山丘之间,虽然从远处看上去有点拥挤,不过靠近了看就会发现士兵们几乎一个挨着一个,不给防御留下任何死角。
而对面地平线上伫立着的,是帝国军队仅仅按照军团数量升起的六面军团旗帜。
王国的军队大概分为了三个部分——右翼由雷文侯爵统筹的七万军队,左翼由贵族派核心人物博罗逻普侯爵统领的七万军队,中央则是坐镇中军的十万五千军队。
士兵们一共被分为了好几列,从最前列开始排成五列的步兵们,举起必须用两只手才握得住的三米以上的长枪,形成枪林,阵地就是这样构成的。
这是用来对付帝国的主要战力——重装骑兵所发明的阵型。
这个阵型看似笨重,其实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由农民们组成的征召兵部队能通过这种阵型阻挡住帝国骑兵的冲锋就值得称赞了,如果要他们放弃阵地去直接进攻由职业战士组成的帝国方阵,一定和送死没区别吧。
不过这次战争,似乎真有一个打算冲锋的人物。
受葛杰夫所创建的精锐战士团影响,博罗逻普侯爵也组建了由5000名精锐士兵促成的“精锐兵团”,实力甚至已经高于了帝国骑士,在此战带兵超过五万的他,将联合自己麾下的贵族一同向帝国军队发起一轮冲锋。
这种行为当然有政治的因素在,由于拥王派在亚达巴沃之战中声望大涨,作为贵族派盟主的博罗逻普侯爵也应该找回些场面才对,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冲锋可以完美地证实自己的威望和统帅能力,虽然获得战果的概率不大,不过死几千个农民的损失自己还是承担的起的。
相较之下,与王国军对峙的帝国军数量是六万。比起王国的军队,真是少之又少。然而,帝国军的骑士们没有一点挫败感,反而有一副目中无人的神态,他们完全不认为自己会输。
这种自信单纯来自于实力的差距,强者面对弱者的蔑视从来都有,不会因为数量的多寡而减弱一分一毫。但就算是这样,面对如此之大的兵力差,帝国方面也不容闪失,如果是采取暴虎冯河之策,直接不顾一切去冲击王国防线的话,就算赢得了战争胜利,帝国这边损失也会高到难以估计。王国的征召兵们几乎都是从田地里招来的“灰色牲口”,没了的话过几年又会补上;而帝国这边的骑士军团则是吉尔弗尼斯皇帝用成千上万枚金币堆出来的职业武士,如果损失过多的话会很可能会严重到影响帝国内政的程度,说不定国力较弱的王国会通过这一点翻盘,通过帝国的内政不稳而操控局势。
如此一来,拿这种只能正面冲突的原野地形当战场,对王国这一方比较有利。
当然,如果有什么因素可以影响帝国的决策的话,那形势可能就不一样了。
雷文侯爵骑在马背上注视着帝国那边的形势,内心的不安感涌上了心头。
昨天,由伊薇尔哀派给自己的谋划者、身份神秘的少女可凯露告诉了雷文侯爵一件事:那位高深莫测的魔法咏唱者、连帝国那边都无比重视的安兹·乌尔·恭会用自己最强的魔法首先攻击王国的军队。
“——你们会输的。”
少女冷漠的话语到现在还挥之不去,虽然雷文侯爵没有完全相信,不过他还是多给军队留了几条后路。
一个是由可凯露做出的谋划,把军队的阵型设置成梯形,把兵力较少的部分对准了帝国军,并用“为了保护后方的国王”为借口搪塞其他人。这种阵型的好处是,如果前方战败,后方的人可以快速撤退回坚固的耶·兰提尔城,并保证损失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量。
还有一个是为了王国的未来:安兹·乌尔·恭的最强魔法必须要有一个目标,与其对准自己或者身为政治核心的兰布莎三世,还不如让那些贵族派的分裂分子去扛下这一击。雷文侯爵把一些贵族派的投机者放到了博罗逻普侯爵的左翼军队里,如果那名叫安兹·乌尔·恭的魔法咏唱者足够聪明,应该会将魔法施加到那些率先冲锋的人身上。
应该不会有一击就能打垮整个七万军队的魔法吧?就算有的话,那整个王国全部陷入这个魔法咏唱者手中也是迟早的事,在这里的抵抗也没有那么大的意义了。
只要能保留可以守住耶·兰提尔的兵力,那王国这边就不算输,至少明面上不算。
过了很久,帝国那边都没有任何动静,仿佛是在等待什么一般。
雷文侯爵意识到,可凯露说的很可能是对的,如果身为“表演者”的安兹不发动他的第一个魔法,帝国军队也不可能做出率先攻击这种失礼的事情。但作为防守方的王国军只能选择观望。
“雷文侯爵,帝国那边好像有动静了。”
雷文侯爵身后的私兵,花重金雇佣的前山铜级冒险者提醒到,他们的语气似乎格外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