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舍弃的舍利子,起身,袖袍落下,扫过,堂皇从容地离开了。 九家之一——曰:【释】。 后繁衍两门,分渐修,分顿悟。 渐修者,万法唯识宗! 顿悟者—— 一禅而已。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最后一环也已归位了,人道气运昌盛圆满,而僧人在离开前,询问了一个问题,老者没有做出回答,而是想了想,指出来了一个位置,道: “那里有一个人,我想,你们两个人见面之后,都会知道自己的答案。” 他指出来了药师琉璃光如来转世身的所在。 金蝉看着眼前白发苍苍的老者,双手合十,他也已老迈,温和道: “那么。” “道友,此生拜别,下次或许,来生再见了。” 丈八金身,因缘尽灭,不昧因果,心无增减。 见佛,不如见【我】。 拜佛,不如拜【我】。 老迈的道人目送着金蝉老僧离开,看着他在走出京城的时候,随手捏碎了那一颗修持不知道多少岁月的佛门汇聚舍利子,然后把这个金色珠子散开的火光如烟火,迎来了一些孩子们的欢呼和崇拜,然后笑了笑,洒脱地离开了。 老者见到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也温和回眸,转身回去,不再前去那九座石碑,这本来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动作,但是不知为何,庄周心中却是微微沉了下,他看着老人,脱口而出道: “您还会回来讲述道吗?1 老者脚步顿了顿,然后转过身来,温和笑着,认真回答他: “会的。” “还有最后一次。” “我的道,还没有讲述完呢,怎么会停下来?” 庄周想要追上去,玩笑着说老头子,你在说什么呢?或者轻佻地拍打着老头子的肩膀,但是这个时候,他没有再如此的潇洒恣意,只是对着这个抚养教导了自己三十四年的老者深深一礼。 站起身来,笑了笑,转过身去,没有半点的怀念,没有半点的留恋和牵绊,抚掌击节,大笑着走入红尘。 皆渐行渐远。 庄子,南华真人,南华仙人,祖师。 所著作《庄子》,又言《南华真经》,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有七,修持者占六。 取名皆不同,旁人不解,但是庄周潇洒,却总喜欢做些字谜,以自己的逻辑戏弄旁人,而内篇者的篇名联系起来,却如一句话般。 《逍遥游·第一》若那少年持剑行走天下,逍遥恣意,无拘无束。 《齐物论·第二》【齐】诸【物论】也。 《养生主·第三》以游其心,顺应自然,安时处顺,于山中修行。 《人世间·第四》身处于人间世者,万灵生处也。 《德充符·第五》太上道德内全之无形符,不言而教,无形而心成! 亦如那白发老者此生至此的轨迹。 【逍遥齐万物,养生论道人世间,不言而教,无形心成,太上道德之符】 庄子内篇第六,名之为—— 大宗师!!! …………………… 白发苍苍的老者走入了自己的静室里面,他抬起眸子,看着了眼前的东西,那是一卷道袍,深蓝色的道袍,旁边是那一根木簪,一柄连鞘的剑,老人笑起来,神色温和,他正坐在道袍的面前。 此身修为几已‘散警了,青衫文士有所感觉,忽而抬眸,看到天地万物,流转变化,似乎凝滞,青衫文士的神色难得平静,看着那九座石碑,看着那冲天而起的九鼎气运,看着这红尘人间,看着那御清之树。 唯他知道,那名为丘的男子被赞许得道,到底意味着什么。 青衫文士负手而立,自语呢喃道:“丘得道碍…” 老迈老者垂眸安然,似乎陷入沉静。 丘得道。 庄周踏歌。 金蝉见佛。 百家诸子,人世高歌。 这个浩浩荡荡的大世啊,有僧人丈量大地,见我见苍生;有夫子传诸法,因材施教,有武将一统天下,有人皇宵衣旰食,有红尘万丈,有人间沧桑,还有恰好到处的芝麻饼。 锦州那个逃难而来的少年人完成了他这一世的夙愿和使命,垂垂老矣。 他闭上了眼睛,气息平缓。 夫子老去闭目。 于是。 真武。 太上—— 是当归。 三更求月票啊,躺尸,睡觉,为什么这么难写啊,碎碎念,碎碎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