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摄政王他又脸红了> 第234章 第23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4章 第234章(2 / 2)

,需水也不多。”

他把册子合上,指着几步外的一块田,“就是这一块。”

杭絮于是走过去,俯身观察,绿色的麦种才发芽没几天,就已经抽了挺高的一节,绿油油的,跟旁边的几块田相比,确实要高不少。

“越是往北的麦种,发芽的就越早,要的水也不多。”

苏德总结他这一个月的经验,“而南边的麦种,发芽就晚多了。”

“这几片种的是我在滕州商人那里买的麦种,直到现在也没有发芽。”

他又指向一块田地,那里只有黑漆漆的泥土。

苏德一路介绍,两人跟在他身后听着,见心得颇多,也明白他的用心至深。

走到田地的尽头,苏德转了身,想起什么似的,“差点忘了请你们来的目的。”

他道:“不知下一批商队什么时候能到?”

“下一批……还未定下时间。”

他们定期给皇帝汇报这里的情况,上一封正是有关察哈尔和商队之事,皇帝本就推崇通商,见信中描述的盛况,想必写着第三批商队出发日期的信已在路上。

“你问商队,是有想带的特殊货物?”

“不是什么特殊的货物,”苏德道:“商队一路北上,经过那么多地方,我想请人在各地收集麦种,越多越好。”

“现在我手中的不过十几种,派人去收,也只是在瀚州边境,远远不够。”

“不是什么难事,你若想要,待我们收到陛下的信后,就让人帮你收集麦种。”

“好,多谢使者大人

。”

苏德哈哈一笑,络腮胡上的泥点子都被震下来了。

三人沿着田地转了一整圈,分别的时候,杭絮见对方撸起袖子,是个要投身田地模样,问道:“苏德,你在这里种田,那安置流民的事,可是交给了别人?”

苏德摆摆手:“昨天就弄完了,麻烦事,费了我好几天功夫。”

田地离安置流民的地方不远,杭絮和容琤干脆转了个方向,北上去看流民的安置地。

走上一个草坡,大片的帐篷就出现在两人的视野。

短短四五天的功夫,这里就从光秃秃的草地变成了一片居住地,上次来到还是夜间,加之房屋未成,看上去远没有这时来得震撼。

帐篷间,不少人正在走动,远处有羊群,云团一般在绿草间若隐若现,有人打了猎,骑马从远处归来,鞍下绑了一串猎物。

他们成为流民并非因为自身的惫懒,而是天灾和人祸的逼迫,如今有了一个安定的住所,过不了几年,这里就会变成一片繁荣的居所。

再向远处,一条河流从东北而来,斜流进驻地,又向远处流去,阳光下,它像一条掺了银的缎带,闪闪发光。

不少人提着罐子,在河边打水或洗衣,这条河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然而这些人不知道的是,这河也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看着这些流民,杭絮又想起来一件事,转头去看容琤,“延风城还是没来信吗?”

阿布都返回科尔沁,带来有关塔克族的消息时,杭絮曾写信提醒任衡加强防备,任衡回信说会多加注意。

杭絮又询问那些阿拉善流民的情况,但却一直没有接到来信。

任衡曾说过,会同哈萨可汗商议,让这些阿拉善人早日离开延风城,但从去信那日起,已有了四五日,他却一直没有再来信说明情况。

容琤道:“今早我接到了一封延风城的信,还未来得及拆开。”

他从袖中拿出一封信,蜡封上是城主的印章,侧面任衡两个大字虬劲有力。

他问:“不如现在拆开看看?”

杭絮点头,把匕首拿出来,递给对方。

容琤接过匕首,把蜡封挑开,将信纸拿出来。

那信不长,

短短半页,是任衡一贯简洁的风格。信上简略说了延风城的现状,还有阿拉善流民的情况。

他说已在派军队帮助流民收拾,大约不到三日就能启程去到科尔沁,最近事务繁忙,忘了写信通知,让两人不要担心。

看完信,杭絮总算松了一口气,“没事就好。”

书信一直不来,她还以为延风城出了什么问题。

“不过能让任叔叔忘了写信,他该忙到了什么程度。”

杭絮站在草坡上看完,本就想离开了,但方才提到了延风城的阿拉善人,她忽然又对下面的流民起了兴趣。

这些流民来自各地各部,里头说不定就有阿拉善的人,她对延风城的那些流民有隐隐的怀疑,不如去找几个阿拉善的人问一问,验验那位阿拉善族长所言的真伪。

即下了决定,她便不再犹豫,和容琤走下草坡,走进流民的驻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