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儿子,你才念小学,怎么成首富了> 第215章 所以,我的大股东是小学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5章 所以,我的大股东是小学生?(1 / 2)

明婧。

这个名字,顾修回忆了很久,最后还是不得不确定,自己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人的名字。

不过。

虽然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但顾修心里,却还是对这个叫做明婧的人,生起了几分敬佩。

无他。

主要就在于坚持二字

毕竟如今国内芯片行业的情况,确实很糟糕,上世纪造不如买的声音,让国内芯片领域彻底停滞不前。

这个停滞。

可不仅仅只是半导体工程师们不再继续研发那么简单,而是制度政策上面,没有了任何扶持。

这意味着,想要研发,也没资金,没有支持。

这直接导致的,就是此后足足十年,国内半导体行业,基本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并且,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从此再难追赶的程度。

之前参与这方面的半导体专家们,要么郁郁不得志解甲归田,要么则跑到了海外,此生再难归来。

而还在坚持的,基本上只有很小的一群人。

说是孤军奋战,为爱发电,都不为过。

自然而然。

这个近几年始终都在进行相关研究的明婧,就显得格外显眼了。

格外,值得敬佩

讲目光从电脑显示屏上移开,顾修看向梁思宁,突然想到了什么

“老师,你之前参加过半导体光刻机的研发”

之前他曾经听说过。

梁思宁曾经参加过,某个国家项目,但之后便抑郁归来,从此龟缩在江城这一隅之地。

安安静静的当一个小学老师。

而如今

梁思宁对这个这么感兴趣,那说不定,梁思宁当年参加的,就是这方面的项目

“嗯。”梁思宁回答很轻,像是再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真的

但顾修惊喜了,忍不住追问

“老师,您之前在哪个研究院工作,是1455、还是清华、或者是科学院”

“你连这个都知道”

梁思宁这次愣住了,奇怪的看了顾修一眼,忍不住又问一句

“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顾修随口回答

“我对电子计算机很感兴趣,有一段时间仔细研究过计算机的构造,发现所有计算机都有一个最关键的核心元件,就是芯片,cu。”

“所以,就查了查咱们国内相关芯片领域的东西,从而知道了不少国内芯片历史方面的消息。”

“知道了,那还有兴趣吗”梁思宁有些沉默,甚至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有些忐忑的看了一眼顾修。

让他松了口气的是,顾修颇为认真的点点头

“当然有。”

“为什么”梁思宁不解“难道你不知道,之后发生了什么吗”

“老师你说的,是造不如买的事情吧”顾修一笑,摇头道

“这是历史的错误,但我听说,现在国家又开始对芯片领域开始看重了,为什么不能感兴趣呢”

梁思宁愣住了,暗含深意的看了顾修一眼,但最后还是提醒道

“但追不上了呀。”

“你知道我们和国外的技术差了多少了吗”

“至少二十年”

“二十年的差距,放在别的领域或许没什么,但放在芯片领域,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二十年。

不单纯只是一个数字那么简单,那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线。

因为半导体领域,一直都是非常遵循摩尔定律的规定。

这条定律说的是。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而二十年的差距,往往是天和地的差距。

可面对梁思宁的感慨,顾修却只是眨了眨眼,天真的说道

“但追不上,也得追不是吗”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却让梁思宁,整个人愣在了原地。

良久,梁思宁突然笑了。

这是顾修第一次,见到这个严肃的老人发笑。

笑的开怀,笑的畅快。

“好”

“非常好”

“你说的不错”

“追不上,也得追,哈哈哈哈,说的对”

顾修有点懵。

说实话,他就是随口的一句安慰而已。

因为他很清楚。

哪怕是十年后,国内的半导体芯片技术,和海外比起来,依旧差距巨大。

甚至,还拉大了。

不在仅仅只是二十年,而是整整三十年。

虽然如今国内,开始重视半导体芯片领域,似乎一片欣欣向荣,即将重新奋勇直追。

但事实上顾修却知道,就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一场震惊全球,让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