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女子的处境,身为帝王是无法体谅也不可能共情的,他们的重点在这桩联姻的好处上:“刘秀初来乍到,与本地真定王结亲,才能更好地在河北扎下根基!”
虚幻的地图上又开始疯狂地推进——
【接下来,刘秀陆续攻下元氏、防子、鄗、柏人四县,又向东北攻下广阿县。】
【刘秀还在广阿,又有喜事从天而降。上谷郡和渔阳郡的军队居然主动上门来归附,这令他十分意外:这是什么情况?】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王郎派人进掠上谷、渔阳,而这两郡太守,一个是刘秀的忠实追随者耿弇之父,一个是刘秀的南阳老乡,本就更倾向于刘秀。一番考虑下,他们干脆联合发兵数千骑,杀王郎部将,斩首三万人,平定了二十二个县,一口气推进到广阿县,投靠驻扎在此的刘秀。】
水镜之中,现出一幅全新的画面。
面对主动送上门的两郡兵马,只见刘秀错愕过后,便哈哈大笑起来:“……邯郸那边屡次说是我在调动上谷、渔阳的兵马与之交战,我之前只是姑且应下他们,想不到这二郡的兵马还真是为我而来的,这下我可要和大家共享这份功名了!”
【刘秀是该高兴啊,他这是人在家中坐,兵马送上门。什么都没干就白捡了两个郡,连带这数千兵马平定二十二县的战功与名望!】
【而回顾一番便会发现,自刘秀进入河北以来,除了真定王刘扬是被其派人说降,其他人几乎都是自带兵马、城池、干粮,乃至人才本身,主动来投。】
【——尽管这其实是昆阳一战名动天下带来的影响,但乍一看,倒真有几分天命所归的风范!】
同样白手起家打天下的汉高祖刘邦懵逼当场。
——这场面,他真没见过啊!
他还记得自己当年招揽人才有多不容易,许诺了一大堆才获得人才效忠。和项羽打仗的关键时期,韩信这厮要封齐王才出兵,自己还不是捏着鼻子给他封了?
其他大汉开国功臣更不必提,没有一个是好打发的!主动打白工?不存在的。到后面他们甚至成了大汉江山的不安定因素。
否则,当上皇帝后的他何必还求贤若渴地唱出那首《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他这边还苦兮兮寻求猛士,刘秀这边却是文人猛士主动来投,自带干粮送货上门?
人和人之间,待遇之差要不要这么大?!
不畏天命、不求长生、靠封建迷信忽悠别人自己却完全不信的刘邦,世界观都开始动摇了,他不禁转头看向自己的靠谱老婆:“有没有可能,天命它真的存在?”
吕稚觉得他想多了:“世上要真有天命所归,凭你的德行,想都别想当上皇帝。”
……这个回答,可以说是相当的真实。
哪怕刘邦自己,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只能在心里小声嘟囔一句:何必如此直白?
……瞎说什么大实话呢!
【恰在此时,更始帝派遣讨伐王朗的兵马抵达,刘秀便率军与之会合,包围巨鹿。然而巨鹿久攻不下,于是他转而攻打邯郸,耗费二十多日终于攻破,杀死王郎,却又从王郎遗留的文书中发现了数千封文书,都是他属下吏民与王郎往来的信件,信中尽是诽谤刘秀之言。一般遇到这种事都该勃然大怒,刘秀却心平气和,不仅没有一一查看这些文书,反而召集众将,当众将之焚烧一空,使上下得以心安。】
【这一招堪称举重若轻,不仅化解了可能的隐患,还收获众将归心,难怪一百多年后的魏武帝曹操都有样学样效仿他。】
【眼看刘秀在河北混得风生水起,更始帝坐不住了,明面上封其为萧王,企图解除其兵权,让刘秀率麾下将领回京。至于刘秀打下的地盘,当然交给他派去的人。】
【刘秀又不傻,怎么可能接受这种明显不怀好意的命令?他干脆以河北尚未平定做借口拒绝征召,自此与更始政权决裂。】
“终于迈出了自立的第一步……”见状,秦皇汉武纷纷感叹,“不容易啊。”
刚刚感叹完,他们便回想起从刘秀来到河北也不过数月,这是哪门子的不容易啊?
他那曲折离奇的经历,在仙人的讲述之下,给人以历经千辛万苦,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