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缪传也!”
杨造把徐母接进城后,大摆欢迎宴。结束后,将徐母送至早已准备妥当的精美大院中,派遣丫鬟二十人,日夜伺候。
徐母感激不尽,翌日,特意拜见杨造道,
“将军,吾尚能自理,不劳将军派那么多丫鬟伺候,实不敢当!”
杨造笑道,
“区区几个丫鬟,不足挂齿,老母不必客气!”
自此以后,徐母就安心住下。
徐母本是清苦人家,突然有丫鬟无微不至的照顾,自然日日舒心。
二日后,徐母便动笔写书信于徐庶,言吕布之仗义,望儿速来相见!
但徐庶已经动身往徐州而来,故而没有收到书信。
徐庶与诸葛亮交好,故策马奔赴卧龙岗而来,想听一下诸葛亮的建议。
隆中果然是一个好去处,溪水潺潺,古树参天,山间田野,翠竹林立青翠欲滴,往来农民,悠然自得,耕种劳作,笑语盈盈,犹如世外桃源!
“元直,吕布乃世之虎将,但闻有勇无谋,何故去投?依我之见,不如去投江东!”
“孙策继承父业,正广招人才,且有长江天堑阻隔,日后必成大业!”
诸葛亮直言相告,然后吩咐小童,泡清茶二杯。
二人对坐,毫无拘束。
徐庶呷了一口茶道,
“孔明兄,江东孙策,性格刚猛而心急,且独断专行,虽兵精粮足,吾料此人命必不长久!”
诸葛亮点点头道,
“只是吕布乃反复无常之人,怎能相投?”
徐庶摇头道,
“前日,在水镜先生处,看得吕布新诗二首,吾以其诗观之,定是雄才大略之人!”
诸葛亮惊问道,
“可从未听闻吕布作诗,兄可记得否?请念之!”
徐庶缓缓起身,声情并茂的把吕布二首诗背了一遍!
诸葛亮听后,抚掌赞叹道,
“好诗,确实好诗,吕布以诗直舒胸怀,其志果然不小!”
“元直,这真是吕布所作?”
“千真万确也!”
“若如此,元直确实可以相投也!”
徐庶补充道,
“水镜先生前些时日夜观天象,颇觉不可思议,言紫薇星突然从东南而出,帝王之气现于徐州,今徐州乃吕布所辖,故下定决心去投!”
诸葛亮大惊失色道,
“此话当真?”
“水镜先生亲口所言,还能有假?”
诸葛亮沉默良久道,
“若真如此,元直此去,必然功成名就!”
“兄台何不与我同往?”
“元直自去,吾乃山野闲人,志在老死于林泉间也!”
徐庶反驳道,
“大丈夫立于世,当辅助明公,扫平寰宇,以成万世之名!”
诸葛亮微笑道,
“人各有志,请兄自便,吾以耕田为乐,静待天时也!”
诸葛亮非常在意一个人的名声,他的心中,有根深蒂固的大汉情结,对于吕布,自然看不上眼。
而事实是杨造对诸葛亮也不感冒,知道此人难以为己所用,故未拜访。
徐庶见诸葛亮态度明确,便起身告辞!
*****
时光荏苒,早过一月有余。
各路诸侯,整顿军马,养精蓄锐,暂时息兵。
杨造心中郁闷,徐母书信送出已经许久,徐庶却从人间蒸发一般,毫无音讯。
莫不是历史重演,被刘备招去?但此时的刘备,尚在袁绍处寄人篱下,料想徐庶,断不可能去投靠。
难道徐庶去投江东?
杨造心里思忖着,越发觉得不痛快,于是独自一人,身着便衣,跨出府门。
贴身护卫见状,带着刀兵,连忙想着跟随保护。
杨造回身道,
“不必跟随!”
“主公,万一遇见刺客,尔等担当不起!”
杨造笑道,
“徐州城政治清明,治安有序,不必担心!”
护卫这才停下脚步,待杨造走远,却又偷偷摸摸远远的跟着!
杨造一人在城里闲逛!
突然,天空洋洋洒洒飘起雪来!
天女散花似的雪花,蔚为壮观!
杨造心中的烦闷,一下被这美景冲淡了些。
前世生于南方海边,常年气温在二十度左右,可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雪景。
杨造立在街道中,仰天观望,竟被这片片琼花看的呆了。
二世为人,来到三国,想想还是非常幸运的。
其他都挺好,就是有时候会想念父母和妹妹,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幸亏还有一个妹妹在,不然自己没了,父母亲肯定会伤心死。
空闲的时候,杨造经常会不自觉的往口袋里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