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动身回疆,如今南疆生变,还需及时通知他提防才是。
可以说,如今的局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时间,几人的神色都有些凝重。
云顼沉思了一瞬,忽然问道,“江夏的兵马部署是怎样的?”
既然事情有变,那换个计划就是。
一个苏锦遥而已。
林倾暖先是微微一愣,然后眼神瞬间亮了。
难道云顼是打算——
苏锦逸颇有深意的看了眼云顼,转头吩咐涵枫,“将舆图拿来。”
涵枫得令,立刻回屋将舆图取过来,展开挂在了墙上。
苏锦逸起身,走到舆图前面,转身看向几人,“江夏兵马号称二十万,同大楚旗鼓相当,但实际只有十六万之余,分别驻扎在这三个地方。”
他指向舆图上的三处,“此三地相距不远,地势险峻,且互为犄角之势,不管先攻击哪一处,其他两处势必都会派兵救援,为易守难攻之地。”
唐乔接话,“可大楚的青州城却恰恰相反,方圆几十里地势平坦,无险可据,江夏大军若是攻来,只能凭坚城据守。”
两国接壤之地的确对大楚不利,所以大楚便在青州城周边,修建了数座堡城,共同拱卫青州的安全。
但如此一来,兵力必然分散,一旦发生战事,大楚很可能会陷入被动防守的局面。
林倾暖闻言,微松口气,“魏良若是精通兵法,就不会以区区不到二十万兵马,来主动攻打青州城。”
青州是大楚重镇,城高墙厚,不仅有兰隐泽的二十万大军和大舅舅的五万宁家军驻守,还有周边数堡可以支援。
而且青州城内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便是被围数月,也不会轻易被攻破。
她目光划到舆图之上。
即便这二十五万兵马被分派各处驻守,但城内必然还留存主力,而魏良手中兵马不足,如贸然前来围攻相应数量的敌人,只会得不偿失。
但凡稍懂些兵法的人,都不会这么做。
苏锦逸沉默一瞬,“苏锦遥这次,并不只调了魏良一人。”
他微叹开口,“还有二十二万兵马,如今就在路上,不日便到,再加上之前驻扎的十六万,已是将近四十万大军。”
“而且在这二十二万大军中,还有苏锦遥引以为傲的两支劲旅,浮屠军和倭武军,此二军虽然人数不过几万,却装备精良,最擅在平坦之地作战,到时相近的几个堡城,恐难救援。”
他语气顿了顿,抬眸看向云顼,“云兄若是想战,恐要从长计议。”
云顼的意思,他明白。
若无其他法子破解眼前的僵局,那便唯有一战。
只要计划得当,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甚至都不会连累到阿暖和阿渊。
事实上,他也有此想法。
但前提条件是,这件事需要有效的去实行,方可奏效。
“我们可以趁着江夏的援兵未到,先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林文渊扬眉建议,“他们三城不是互为犄角吗,我们就将计就计,围城打援,让他们全军覆没。”
先下手为强,若是被对方抢占了先机,再想主动出击,那就难了。
苏锦逸凉凉看了他一眼。
他是不是忘了自己是江夏三皇子了?
打自己的国家,还这么积极。
林文渊被他责怪的眼神瞧的心虚,不服气的辩解,“我从小在大楚长大,总不能看着江夏打过来吧?”
若只能选择一个,他当然站大楚一边。
林倾暖失笑,“渊儿,这场战争,不能由大楚主动发起,否则,到时不好收尾。”
渊儿虽然也读过些兵书,但毕竟经验不足,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况且,围城打援哪有那么简单,一旦配合不当,恐会被对方前后夹击,陷入重重包围。
“为什么不好收尾?”
林文渊不解,“打败了不就好了?”
对方不服,就打到他服。
他就不信,以宁家军的精锐,还打不过区区一个魏良?
“我们打仗的目的是息战,是让双方在伤亡最小的情况下,能坐下来和谈。”
林倾暖细细同他解释,“所以,这一仗是要打,但要打的巧妙。”
不管是她,还是云顼,亦或者苏锦逸心里都明白,要想避免重蹈前世的覆辙,不让初凌渺等人渔翁得利,大楚和江夏就只有合作一条路。
甚至包括大魏,南疆和南诏。
可如今想要止战,便只能先让苏锦遥一派失势,再由苏锦逸代表的主和派同大楚交涉。
否则,两国没有和谈的可能。
唐乔眸中微露惊讶,忍不住看了眼林倾暖。
他能瞧出云顼和苏锦逸的打算,也能想通其中的关节。
可没想到,暖暖竟也看的如此透彻。
甚至,她的话中,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