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年的前几天,君家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风尘仆仆的赶回了老家。
由于每年临走之前,会把钥匙给在老家的亲戚,所以回来之前会打电话知会一声,让亲戚大致打扫一下房屋,被子晒晒,省的回家没有休息的地方。剩下的一家人再慢慢打扫。
回到家,君二叔三叔到自己家住,之前每人盖了新房。
君爸爸和君爷爷一起住老房子,老房子后来君爷爷回来翻新过了,和新房子没什么差别。反而因为是老房子,地势和环境很好。
君攸很喜欢这里的环境,眼中满满的怀念。上辈子是在这长大的,这辈子每年也都会回来过年,偶尔暑假,君爷爷君奶奶也会带着孩子们回来避暑,老家乡下树多水多,很是凉快。
由于是丘陵地带,每家每户都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分布在相邻不远的地方。每家都相隔着一点距离,很少有相连在一起的两家。
每家门前有很大的院子,院子外有属于每家的或大或小的晒场,屋后有自己的竹林。
晒场前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小鱼塘,那是自然形成的。鱼塘边上会种上或者野生的果树和野花。
君攸家的鱼塘边上就有很大的栀子花树,已经长了很多年,是棵老树了。每年开花季节离很远就花香扑鼻,芳香四溢。
有人在家的时候每天都会摘几只插进花瓶放进厢房,整个房间都馥郁芳香。
君攸家是老房子的原因,占地面积很大。
晒场前方是鱼塘;左侧边是一片菜园,菜园边上种了李子树,桃树,梨树,和腊梅花树,都是成年老树,结的果实又大又甜,腊梅花开的时候又多又香,很是漂亮。
右侧边是一片小树林,里面有榆树,杨树,李子树,多数是不结果的松树。
爷爷说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他来的时候就有了这片树林了。
屋后是一小片竹林,每天饭后这里就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很是凉快。
到家的第二天开始,家里的大人们先去给亲戚长辈打招呼送礼,然后回家打扫卫生。
孩子们去找自己老家小伙伴,呼朋唤友,到处去玩,并把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对方。
过年是劳累了一年展现成果的时刻,也是一家团聚的时刻,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贫穷还是富裕,都很快乐。
这时候小孩淘气了,大人也很少揍孩子,所以到处是大人无奈的神情。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牛羊;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闹一闹;
大年初一扭一扭。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离传统习俗越来越远,甚至早已忘却。但是在君攸当时的老家还在遵循着这些习俗。
家家户户都在随着过年的时间忙碌着,很有过年气氛,是现代人再也感觉不到的氛围。
“君君,来尝尝奶奶做的麦芽糖,看看甜不甜。”君奶奶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奶奶,虽然不会认很多字,但是会很多别的技能。
比如会做麦芽糖,会做醪糟,酿米酒,会腌制家乡特有的腊肠(不是熏制的,爷爷不吃猪肉,会自己回避,家人们也会注意,吃饭时用公筷),咸鸡,咸鸭等一些拥有独有口味的腊味,腌制的咸菜也非常好吃。
君爷爷不光会毛笔字,国画,还会做饭烧菜。年轻的时候为了生活学过烧菜,当过厨师,由于爷爷是回族人,做了一手好牛羊肉,全家人都赞不绝口的存在。
“来喽~我最喜欢爷爷奶奶做的好吃的了,最爱你们了~”君攸蹦蹦跳跳的走到君奶奶身旁,抱着奶奶撒娇道。
“就你嘴甜,是吃了蜜糖吧。快尝尝这麦芽糖,甜上加糖,把你爷爷奶奶哄的心都掏给你~”君妈妈边烧火边调笑道。
老家做饭是用灶,烧柴火做饭的,做出的米饭超级好吃,尤其是米饭下面的锅巴,用余火烘一烘,焦香酥脆,非常好吃~!
“哈哈~我家的宝贝大孙女最乖最听话了,书读的也好,人还懂事,小嘴说到话甜的很,让我啊真真是疼到心坎里。
全家所有小辈啊,我最疼我家的大孙女,谁来我都这样说。”君奶奶骄傲的接道。
君奶奶也确实在人前都这样说,不过大家都没有意见,毕竟除开君攸本身的优秀讨喜,还有她是君家第一个孩子,大家一起疼爱带大的,都当自己家的孩子疼爱。
君奶奶君爷爷对其他孩子也是很疼爱很公平的,只是最疼爱君攸罢了。
“哎呀~妈你这样子偏心,我们儿媳妇都要吃醋喽~”这时二婶三婶走进来笑着说到。
君奶奶打招呼让他们来拿麦芽糖,和一起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和菜。过年是在主屋一起过,睡觉分开各回各家。
“就是,妈,我可是家里最小的儿媳妇,你可要多疼我点!”,三婶接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