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祖父祖母悉心栽培,定会成为崔氏合格的掌权人。
夫人莫林霜到五十岁时,他们停下前进的脚步,去了崔氏祖地湘阳。
从此湘阳地界上多出了一对乐善好施,矜贫救厄的夫妻。
……
广明宫内。
杨怀瑾,是的,不是慕容怀瑾,是已经为自己和家族正了名的杨怀瑾,把批好的奏折码得整整齐齐,疲倦地靠上了椅背。
候在一旁的公公看到皇帝苍白的脸色,还有额头冒出的大颗汗珠,又担心又心疼,他十分无奈地道:“陛下,您身体不好,就不要强撑着处理公务了,暂且还是将这些交给其他人吧。”
“不行。”
杨怀瑾摇头,轻声道:“朕答应过一个人,要做大安的好皇帝,答应了的事,朕一定要做到。”
“可是,陛下,太医让您……”
“别说了,朕累了,想静一静。”
宫殿空寂的可怕,在一片孤冷静谧之中,杨怀瑾闭上双眼,思绪翻飞。
他忆起了很多事。
飞鸿阁的谈话言犹在耳。
那时候崔子兴没有还回令牌,他还是忠王。
忠王说,大国重农,也应重工,农工齐头并进,辅以商业,是为大安发展之策。喜创奇技淫巧者,当予以关注。
杨怀瑾因此创办了天巧楼。
天巧楼的工匠来自五湖四海,有人毛遂自荐,也有人受官府引荐,更多的是朝廷举行考试后公开招收进去的。
这些人在四十多年里陆续为大安创造出过去闻所未闻的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大安农业生产的速度,推动了各行各业发展。
忠王还说,今大安与赤炎梵古鼎足而立的局面已被打破,他弱而我强,目光合该放的长远些。
大安水路畅达,但对茫茫沧海了解等同于无,应派遣人员出海,积极探寻新地,与海外诸国建立联系,扬我国威。
天巧楼制造出集攻击防御手段于一体的远洋船只后,大安便组建了庞大船队,浩浩荡荡出发了。
严庭之担任船队总指挥,当年的年轻秀才考取了殿试第六名,从此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又在最得意的时候自请转入陌生至极的航海领域,只因时人多畏波涛,且路途遥远,前程未知,朝中重臣犹豫不决。
严庭之挺身而出,带着娘子严赵氏登上甲板,与众人挥手作别,雄心万丈指挥着船队劈波斩浪,奋勇前进。
德公公做了船队副指挥使,这个伺候了慕容家一辈子的老人提出请求时,杨怀瑾都愣住了。
但他还是痛快地应允了德公公。
德公公随船队第三次远航时,病死在船上,听说他是微笑着迎接死亡的。
严庭长代他转告遗言——陛下,沧海之瑰丽,异国之奇特,微臣通通得以见之。六十又三年光阴未曾虚度,臣,死而无憾!
杨怀瑾默然,嘱以国礼葬之。
频繁的远洋探索带回的收获是巨大的,黄金珍珠,玛瑙宝石,这些东西并不稀奇,大安也有,亩产量很高的粮食才是重头戏。
此外,严庭之还运回来一些据他说是怀才不遇的异国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不被欣赏,弄出来的小发明经常遭到贵族嘲笑。
所以央求着严庭之给他们一个去大安皇帝面前展示才能的机会。
杨怀瑾看过那些看不明白但大为震撼的发明创造后,果断拍板把人留下,送去天巧楼交流经验。
忠王又告诫他,成亲后,要善待结发妻子,皇后是与他相伴到老的人,他应当给予相应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忠王在飞鸿阁上凭栏俯瞰京城,笑着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陛下,这是做一个好皇帝的最高标准,你是否能做到?”
“我能!”
杨怀瑾记得自己铿锵有力的回答。
“好,有志气。”忠王摸了摸他的头,很快将手收回。
那是杨怀瑾记忆里向来对他要求严格的忠王第一次用表示亲密的举止鼓励他。
也是最后一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妄自菲薄,不自视甚高。若你能将这些铭记于心,就能在做决定时保持头脑清明,他人的态度将无法左右你。”
“陛下……大安就交给你了。”
“微臣告退。”
忠王的背影在飞鸿阁通明的烛火里映衬得格外寂寥,他拐入回形走廊,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杨怀瑾想追上去,想挽留他,可亲政的渴望绊住了双脚,权力的诱惑牢牢把他摁在原地。
他还是很自私。
那之后,忠王剿灭匪徒,交上虎符和令牌,世上从此少了一位王爷,崔子兴也就只是崔子兴。
后来,这人云游四海,他再没能听到属于他的消息。
杨怀瑾,却拼了命地要兑现他对崔子兴,对天下百姓的诺言。
他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