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悦道:“怎的没规矩,自己出去领二十板子!”
王承恩眉开眼笑的应了,却被刘理顺拦住:“陛下且看在臣这点喜事的份上,饶过王公此次吧!”
崇祯捉住了刘理顺的手,也叹息了一声:“中原板荡,朕尽付杨嗣昌,而西北偏隅之地,此人委实合用至极,却偏偏与杨相纠葛太甚。朕若就如此用了此人,又怕杨相因避嫌而收缩了手脚,弱了对陕西的统制,最后被流贼钻了空子。”
“满朝上下,唯有甚六(刘理顺的号)之女下嫁,杨相才得抛开对陕省顾忌,放开手脚。委屈令爱不得为进士妻,朕心也有愧啊!”
回到客栈没一天,张守言便接到了圣旨。
不过不是封官的敕书,却是封赏的诰书。
皇帝追赠了他便宜老爹张敬仁为奉议大夫,便宜老娘张何氏为宜人,然后还给他赐了一门婚事。
翰林学士刘理顺四女,刘锦绮,虚岁十七。
“刘理顺?!”
在张守言看到这个人名后,竟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丝钦佩之意。
这位老大人会试十多次不中,崇祯七年终于中了会试三百多名。在殿试的时候,崇祯却被刘理顺文中的论断和忧国忧民之意打动,将其破格点为了状元。
中状元那一年,刘理顺已经五十有二了。
崇祯自己都笑言,说自己取了一位耆老。
这位刘理顺是崇祯的死忠,不久前曾被罢官,就是因为他弹劾了宠臣杨嗣昌。
杨嗣昌出任督师时,刚好家里父亲去世,按制需要守制丁忧。
虽然皇帝下旨夺情,但这位老学究依然给杨嗣昌来了一本弹章。
哭笑不得的皇帝只能把他免职了一段时间,最近才重新委任了翰林学士,是个与杨嗣昌有嫌隙的板正之臣。
但让张守言闻其名而生敬的却不是这位刘大人敢于弹劾宠相,而是几年后李自成破北京的时,满城殉国的大臣没几个,但是刘理顺一家上下,妻妾子女,奴婢下人合计十八人阖门自缢而亡,惨烈到无以复加。
“为何偏偏是这户人家?!”
张守言钦佩过后不免大为头疼起来,他可是注定要造反的,偏偏摊上了这个大明的死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