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睡觉特别的香,一觉醒来神清气爽,难怪一大早就收到了一条好消息:生活了几十年的古山突然发现了一座价值不菲的神秘建筑物。这是一座洪水冲不毁;大火烧不掉;连日本鬼子的炮弹也能躲过一劫的建筑物,况且还是一个诚信的结晶。
这个地方我小时候就知道,也去过这个地方,只晓得是一幢很大的木结构老房子,外面有七个棚头,里面有很多的房子,很多的柱子,很多的门口,很多的角角落落,当然也就住着很多的人,也就有陌生人进去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事。
那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就住在里面,他约我们几个约好的同学到他家玩。
进到这么大的房子里面觉得有点吃惊,当时什么也不懂,第一想到的就是这样的地方是一个玩捉迷藏的好地方,也就有同学建议玩个捉迷藏的游戏,当然会得到天性爱玩的男生们的响应。
我们共有七个人,捉迷藏必须有一个同学充当猫的角色,其余的就是老鼠的角色。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家都不愿意充当猫的角色。也许老鼠是个主动的角色,猫是一个被动的角色,需要动很多脑子去寻找老鼠的下落,找不到的话一直要不停地找,只有找到一个才能代替他,他才能演主动的老鼠。
一起去的都是同班同学,年龄一样大,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是主人说了也不算。还是有同学出了个主意,大家围成一圈,好像是在玩击鼓传花这样的游戏。以他开头,用一句话,每人一个字,最后一个字落在谁,谁就是扮演猫的角色。
天真的孩童谁也不知道这种游戏也会有猫腻,但是谁也不会去做假,一致觉得是最公平的办法。几个人瞬间就围成一圈,由出主意人操作,他从自己说起:“鸡鸡啄啄,雄鸡相啄,啄着那个做花猫。”结果最后一个猫落在他自己的身上,没有办法只有出主意人做花猫,我们几个当然欢呼雀跃,接着就各自去寻找地方躲了起来。
我找了一个很隐蔽的地方,躲得牢牢的。怎么也不会想到躲得越牢,花猫越是找不到,后患就会无穷。
父母从生产队收工回家,一直等到吃晚饭时还没有见到我放学回家,以为是我不好好学习被老师留学补课了,在当时自己的儿子被老师留着补课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要不就是作业没有完成,要不就是做了什么坏事,老师留着教育一下。不像现在还要自己出钱去补课,父母也就没有在意。
到了天黑,还不见我回家,心里就开始着急了。作为家长多少也清楚老师的习惯,一般情况下也不会留这么长的时间。当找到了学校,老师说老早就放学了,没有留过他。
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动不动就找警察,调用监控,一查就能知道去向。
在当时要是碰上这样的事,无非就是老师、家长一起行动,再不行的话亲戚朋友、隔壁邻居也会自告奋勇地加入寻找的队伍。
大家齐心协力,逐个分析可能去的地方,可能停留的角落,可能不安全的地方。当然不安全的地方就是池塘边,溪边。那个时候在农村没有汽车,好像还没有自行车,要有也是稀罕物,不是每天能见到。
通过逐个排查后仍然毫无结果,母亲已开始放声大哭了。
其他人还是忙着,有提着马灯寻找的,有点着煤油灯寻找的,也有更夸张的,拿着竹竿到池塘里打捞的。
这个消息在那个信息闭息的年代都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传遍了整个古山,全镇的人都在关注或者议论这件事。
我怎么会知道家里,甚至整个古山为我的事已经炸开了锅。我还是老老实实地躲着,为了不让花猫找到就选择了一个很隐蔽,白天晚上一个样的地方,还觉得自己很聪明,很有智慧而沾沾自喜。到了最后脚开始发麻了,肚子好像也要造反了,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偷偷地钻了出来。结果外面和里面一样漆黑一片,根本分不东南西北,住户都已吃过晚饭,有的住户为了省点煤油钱已经关灯睡觉了。
当时的我根本没有现在的小孩这么老练,会去敲开还亮着煤油灯住户的门求救,就知道自己在院子里面不停地瞎转,像一个无头的苍蝇,忽而碰东,忽而碰西,根本无法找到出去的大门,最后还是用哭声来求救。
有住户听到小孩子的哭声后,就打开门安慰着我,但他也一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不用我说明也知道是大家在找的人,急急忙忙将我送回了家。
回到家后,父母还没有来得及谢谢人家,抱着我又是高兴,又是愤怒,恨不得狠狠地打我一顿,可举起手来后又慢慢地放了下来,紧紧地抱着我哭个不停,幸亏邻居们出来只用不需本钱的两张嘴皮谢了好心人。
古山处在华溪最窄的地段,有“五百年前有古山,五百年后变溪滩”的古训,也就是说发大水的概率比较高,像有记载的民国十一年(1912年),该来的还是来了,几天大雨下来,一下子把古山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小时候听老人说,胆大的人可以坐在楼板上洗脚,倒塌的房屋没人能统计,那座高高的瑞龙桥就是在这场洪水中被冲毁的,现在的瑞虹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