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讲的是课本上的知识,讲的特别快,但是高一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课本为重,偶尔有实操课,还有就是实习课,实训周是一个星期,都是实训。
上实习课虽然可以动手做东西,但是做完的那个东西你要写报告,做一个东西就要写一个,做一个都要写一个。
但是高一的时候没有怎么写,因为高一没有多少实训周,实训周总共就三周,每天都是重复做的东西。
月牙蒸饺,梅花饺,秋叶饺,眉毛饺,白菜饺……
高一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做的饺子类,高一带我们的还有原料食品知识课,同时我们毛老师也教我们中点,我挺喜欢我们毛老师的,就你只要不会你都可以去问她特别温柔,长得也很漂亮。
我们毛老师对我印象比较深刻,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上课我就比较喜欢回答问题嘛,很多人来技校上课基本上都是来混日子的当时我们班每天都要起那么早,所以上课要么就是不听,要么就是睡觉。
就老师在上面讲问题,就自问自答一样,因为我从小到大就没有睡午觉或者是上课睡觉的习惯,不管再困我都睡不着,所以说一般上课我还是比较认真听的。
有的时候还会回答一些问题,时间长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认识我了,后来经常只要有事就会喊我。
在技校,你真的要跟老师打好关系,为什么?因为你跟老师打好关系以后,有什么事老师都会第一时间想着你。
你上的普高学的是知识文化,而上职高学的是文化知识技术实践人情世故和辛苦。
其实特别讨厌上实训课上实训课,特累人,当然高一的时候还好,高一的时候没人去实训间,就是当时在5楼的那个教室里面练。
每个人都和一小团面,然后就听着老师说今天要包什么东西什么什么的,都是面包面没有馅心,高一的时候就没碰过几次馅心。
就是学着学着就不想学了,因为当时他上面说有西点,可是整个高一的时候我们就没碰过西点,全是中点整整包了两学期的饺子。
偶尔实训周的时候能做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说麻花之类的,油炸类做的比较少,因为以前出过一个事情,所以说后来就不太想让我们上那些油炸课。
做的基本上要么就是蒸的,要么就是煮的,要么就是烤的。
油酥类做的不多,就做过一个明酥桃酥,做了一个明酥,鱿鱼酥和那个萝卜酥,当时书开的是挺好的,最后炸的时候刚下油锅,可能是油温太高了,全部碎掉了,然后被班主任骂了一堂课,我们全班都挨骂的。
油酥可以说是面点界的天花板。
我们真的就跟油酥有深仇大恨一样,油酥里面最好做的一个就是开口笑。
高一还做了一个上海的那个著名小吃葱油拌面,当时还记得那些配方,我们每次上课都要带本子带笔去记配方,然后看老师演示完之后就是自己动手做。
也不能算是自己动手做吧,那个时候我们交了原料费,200原本一开始是以为人人都可以动手,后来发现是分小组的,然后一个组里面基本上都是组长做。
一开始谁都不想当组长,为什么当组长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比如说你做好了,你的组员不会怪你,但是如果你做失败了,你主人肯定就会讲你什么什么什么……
但总体高一的时候,做的都是简单的东西,就唯独油酥那一块让老师他们觉得很无语,所以后来就没有再带我们做过了明酥。
油酥类可以分为:明酥,暗酥,半暗酥。
他们的特点不同,就像名字一样,看见的是明酥,看不见的是暗酥,一半能看见一半看不见的是半暗酥。
酥皮也分的,有的酥皮是水油皮,有的是混油皮,水油皮是水加油做的,混油皮是用猪油和面粉混在一起擦。
做油酥挺麻烦的,所以我讨厌做油酥,而且做油酥失败率非常高。
记得快手上还有做醒狮酥的,我看到有时候头都疼,只能说他们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