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极品万岁爷> 第十八章 御史石海城,观察皇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御史石海城,观察皇帝!(1 / 2)

“粗略估计,整个青州以龙河为界,北边所有的田地、牧场和山林全部都是赵家的资产。”

“因为赵家吞并田地的速度过快,导致赵家所养的奴隶不够。”

“而有籍户的农户和工户,则不屑于去赵家田地做私奴。”

“今年七月夏汛之前。”

“左丞相赵之问的第三子赵建涛,带着上万家奴堂而皇之,光天化日地撬开搬运走洛北府龙河的河堤巨石。”

“洛北府和青州府派出军兵,却被赵家的私兵围在城中动弹不得,出城后又被伏击多次,以至决口前无法可施。”

“最终绝望无路的洛北府知府戴卫星,在龙河决口出水时,在河堤上投洪水自尽。”

“臣蔡元斌以性命担保,禀报之事字字属实。”

看到这里。

方宇勃然大怒。

又有一股寒意在心底浮起。

这一份奏折意图非常明显。

那就是直接剑指中书省右丞相赵之问。

方宇目光冷冷的看向了陈景涣、赵之问。

这两位权势倾天,在朝堂这里可以一手遮天的大权臣。

此时在方宇的目光触及之时,居然有些慌乱。

陈景涣自然就低垂下了他那白净苍老,又带着丝丝阴沉的脸庞。

至于赵之问,却是眼珠乱转。

脸上竟然不自觉地带上了古怪的笑容,然后又用奇怪的神色掩盖住笑容,又低下头去。

方宇目光在兵部尚书孔方勇、工部尚书高玉胜、刑部尚书李正贤看过去。

这三个兵部、工部和刑部的尚书,可是旗帜鲜明的属于陈景涣的陈党爪牙。

当方宇的目光触及他们三人时,他们三个人也同样像是做错了什么事情那样,慌乱而又微妙地避开了方宇的目光。

以陈景焕为首的陈党,站在了大殿的右边。

以赵之问为首的赵党站在大殿的左边。

方宇手中握着这一本监察院御史巡抚石海城地上来的,关于青州洪涝的奏折。

目光冷如刀子。

多年来。

关于京城四大世家之首的赵家,传闻纷纷。

早就传。

赵家在大夏王朝国境之内,吞并土地,圈养私奴,私养军队甚至开启了庞大牧场。

而且和敌国通敌,做生意贩卖大夏王朝极为重要的武器和战马等等这一系列的事情。

这些传闻。

在方宇他那不成器的父皇以及不成器的皇兄在位时。

就已经在宫内宫外传得沸沸扬扬。

实际上京城四大世家的赵家、陈家、刘家和李家能够成为权倾整个京师的世家。

有着无数人攀附。

就是因为他们可以堂而皇之的,把这些原本属于皇家的资源占为己有。

而且经历了几代皇帝,都没有一个世家人被问责。

甚至胆敢提起这些事情的朝中大员或者是地方官吏,无一不是被消失就是被流放到了万里之外的边陲之地。

但是。

这种惯例。

实在是让此时作为皇帝的方宇,痛彻心扉。

也是自己那昏庸的父皇和皇兄,对这些世家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

并且视而不见他们所做下的种种违规操作。

最终酿成了这种无法弥补的大错。

方宇强压住心中熊熊怒火。

同时对于这一份作者的撰写者是青州之墓的布政使蔡元斌所写,有着极大疑问。

问题则在于。

为什么撰写这份奏折的蔡元斌本人不来朝廷述职。

却是由巡抚青州的监察院御史石海城,风尘仆仆地过来递送这份奏折呢?

方宇最后的目光。

锁定在了跪在朝堂中间的,监察院御史青州巡抚石海城的身上。

只见石海城虽然风尘仆仆,满脸风霜。

但他显然并非这几天经过舟车劳顿的那种风尘仆仆。

同时。

方宇也看到了石海城的手里拎着一个今年八月中旬,才在京城推出的最新款布袋。

这个布袋是专门供应给每天需要早朝官员的黑色小布袋。

小布袋上绣着一朵富有立体感,让人心生喜爱的黄色球状菊花。

布袋里边可以装上官员上朝时所需的小水壶以及鼻烟壶、早餐干粮等等的小物件。

方宇对于久远的记忆记不大清。

但是对于这个小布袋还是记得挺清楚的。

那就是在八月中旬推出这个布袋以来,朝中官员想要预定这个布袋,至少也要等上五天。

而且还是需要官员本人去预定,才能够预订成功。

因为做这个布袋的,乃是上了白鹿书院绣版第一名的独孤雪。

她定下的规矩,谁也不敢违背,就算皇帝她也不会给面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