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不如不操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不如不操作(2 / 3)

可我大明官军却掉头不顾,大兵焚掠,长去不返。

国家费尽心思,以民养兵,今兵变而民亦变矣,有城不守,坐视锤匪入城,还前驱夹道欢迎。

我大明有兵不战,一任其逍遥有民不附,皆甘心以附锤匪。”

崇祯捏着奏疏的手越来越紧。

因为贺今朝所做之事,完全就不该是“劫掠杀民”贼子该干的事。

他凭什么赈济大明百姓啊

大明朝廷所面临的对手贺今朝、李自成并非等闲之辈,他们已然并不满足于攻城掠地夺取财富。

特别是贺今朝他有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勃勃雄心。

随着军事攻势的节节胜利,贺今朝也提出“剿兵安民”的口号,发动强大的政治攻势。

他在襄阳发布的檄文中,历数当朝皇帝的过错,而对百姓却关怀备至。

双标至极

贺今朝还到处发布告示,宣传废除大明一切苛捐杂税,给他们分地耕种之事。

土地是什么

就是百姓的根啊

无论是士绅,还是佃户,都指望着田地里那点东西。

谁都渴望拥有自己的土地,也就有了安身立命,传承家族的思路。

许多士绅发达了,才会拼了命的兼并土地。

贺今朝给许多百姓划分良田,甚至加入锤匪之后,只要立下功勋,必定会分得良田。

如此宣传攻势,在民不聊生的大明地区发生了明显的效力,百姓都争着抢着想要加入锤匪。

或者说连那些士绅也是想要保留自家良田。

毕竟官军都逃跑了,他们再敢扎刺,也是脑袋被挂在旗杆上的效果,只有先暂且服软,将来有的是法子重新壮大家族。

无论真心假意,他们投降锤匪是事实。

可崇祯看着湖广官员发来真实奏疏,是气得不行。

因为在大明“写奏疏”给皇帝看,这真是一件有技巧的活。

不像满清大臣可以给皇帝“水奏疏”。

问问皇上最近身体如何,睡没睡好觉,给你上供点土特产记得查收,好吃我再送,水几百字,留最后两句说正事之类的。

此时大明地方记载真实的情况奏疏,送到崇祯这里来,他看了能不生气吗

毕竟朱由检是一直想要中兴大明,自比小尧舜的政治理想。

结果大明在他兢兢业业的治理下,发现大明变得如此残破不堪,气得都不想吃饭。

此时自是有言官站出来在向皇帝奏对时指出,为什么贺今朝借剿兵安民为托词,愚民被欺,望风投降的原因。

他分析人之所附的原因:“非附锤即秦王贺今朝也,实乃是苦兵也。

一是苦于当时杨嗣昌之兵,百姓不得不守其城池;

再苦于宋一鹤之兵,百姓无法拥有自己的家

三苦于左良玉之兵,百姓连自己的命都丢了。

那锤匪贺今朝知人心之所苦,特借剿兵安民为辞。

一时愚民被欺,望风投降。

而锤匪又散财赈贫,发粟赈饥,以结其志,遂如此他们才视贼如归,人忘忠义。

其实锤匪有什么本事能快速攻破各州县,乃是各州县百姓甘心从贼也”

总之这帮愚民被大明官兵欺负的太久了,根本就不是锤匪厉害,就算是李自成去了湖广也是这种下场。

现在朝廷应该做的也是该收买人心。

崇祯问他该如何收买人心,在得到废除三饷的主意后,朱由检便把他给轰出去了。

要是再放弃三饷,那仅存的大明官军也不会听他朱由检的了。

保定巡抚徐标,也发来了奏疏:“臣自江淮来,数千里见城陷处荡然一空。

即使看见完城,也仅仅只剩四个城墙,城内物力已尽,蹂躏无余。

蓬蒿满路,鸡犬无音,未曾遇一耕者,宛如阴间地狱

整县无有百姓,无人耕种土地,如何治理”

时丧乱之际,白骨蔽野,贺今朝抚流亡,通商贾,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

锤匪令严明,将吏无敢侵略。

明末以来师无纪律,所过镇集纵兵抢掠,号日打粮,井里都成了废墟。

而朝廷为了供给军需,收取赋税甚急,民不堪命。

而李自成也有模有样,约束部下,说什么滥杀一人如杀他爹的话。

在河南都有歌谣传出: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无论是贺今朝还是李自成,在大明百姓眼里,都比大明官兵要好上不知多少倍。

李自成几乎全占河南,贺今朝发动攻势占据了大半湖广之地,崇祯知道吗

对于这种形势的剧变,注油孔并非一无所知,为了扭转局面,必须先收拾人心。

为了应对北锤南闯提出的口号,崇祯在给内阁的谕旨中吩咐道:

“朕奉天子安民,日夜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