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司徒请宴
三人决断以下,自然觉得轻松异常。
虽然明知北元此中布局绝不仅限于此,但目前的决断当可保一时无虞,至于下一步的决断还需要进一步的情报支持。
午后,三人来到了养心殿,方平见他们三人一起前来,赶忙上前相迎施礼拜倒说道:“咱家恭迎三位大人,。”
赵元摇手道:“方总管请起,陛下可在休息?请代为通禀说我等三人前来有事奏请陛下。”
方平眼圈一红,细声说道:“陛下从昨夜至现在米粒未进,快晌午时倦极稍稍小憩片刻,刚才有醒转过来传了香茶。咱家正在发愁,犹豫不决是否请三位大人前来,这下好了,咱家马上去禀告皇上。”
说完转身就跑匆匆走上台阶向文帝禀报去了。
赵元等三人进入了养心殿,文帝张建业此时已经坐在软榻之上,神色既是果决又是伤怀,赵元等拜礼后分别落座。
文帝开口说道:“众爱卿此番前来前来,想必已有应对之策,还请奏来。”
刘静安、李飘然看向了赵元,赵元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容老臣相禀……”
文帝在倾听完赵元的一番决策之后,便微微闭目沉思,赵元等人也是端坐不再言语。
片刻之后,文帝睁开双目言到:“众爱卿辛劳有加,这么短的时间内便有如此周详的应对,实是不易。依据现下形式也只得如此了。”
赵元等点头称是,方要出言请圣旨、虎符,不想文帝有接言到:“可是朕有一点疑虑,还望诸位爱卿体察参详。”
赵元等一愣,文帝向来不会轻易更改、建议他们三人合议的决策,一旦提出建议往往是从君王的角度考虑,这恰恰是他们为人臣子所不能体察的君王之心,所以常常是神来之笔。他三人立即正色肃穆凝神倾听。
只听文帝缓缓说来:“朕以为国之根本为百姓,而朝廷的根本却是人才。朕当认为攻蜀一举克之可谓绝无可能。但是石蓝枫熟知大蜀军务、山川之利,造成局势紧迫,迫使大蜀重臣良将迅速卷入前线战局,阵前击杀大蜀栋梁之才比占有几处关隘要有益得多。”
文帝喘息了一下继续道:“长平北嫁正好束缚住了我大蜀手脚,以她为质,纵使天子为社稷而寡恩,无忌她的生死;但阵前大将怎么可能如此?”
一席话说得赵元等三人面面相觑,不禁均是背上直直的渗出冷汗!
文帝看出了他们的顾虑,便移下软榻站起身来,赵元等三人立即站起身垂首肃立。
只听文帝道:“朕以为此番形势险恶,而诸位实在是我大蜀的擎天玉柱,折损不得。李爱卿本已是花甲有余,此去必然是凶险异常,着实要小心应对!”
李飘然闻言感动以极,附身跪拜到:“陛下隆恩,微臣自当万死不辞!”
文帝急忙扶起李飘然正色说道:“此番长平北嫁生死由命,众卿只管放开手脚决策政务、战事以保大蜀江山社稷而安黎民百姓!”
话音刚落,文帝依然是潸然泪下,必定是父女情深。
赵元等三人也是心神巨震,连忙叩拜以谢天恩。
文帝接言到:“众爱卿所奏,朕一一应允,即刻下旨。只是朕以为如若战局恶化,当以退守潇水为主,万不可拼力死战。虽武安州、临安州有陷落之虞,但稳守潇水,却是也有回旋之机,倘若以爱卿为我大蜀军神之威,稍有闪失,则对我大蜀军心民心之打击可谓难以估量。”
随后文帝对着刘静安道:“刘爱卿当对楚云谦多有教益,此去护行,当是险恶重重。其人温文尔雅中法度森严,中规中矩中却机智多变,是我大蜀未来将星,朕不忍其中道夭折,还请刘爱卿长谋。”
刘静安连忙应允,文帝轻言道:“诸位爱卿如无它事就退下吧,!朕还需静养心神。”
赵元等连忙施礼向殿外退去,刘静安正要迈出殿门,只听文帝叫道:“刘司徒,还要相劳。”
刘静安一怔立即转身欲要向文帝走去,只见文帝轻轻摇手阻止道:“还请转告楚云谦尽量保证婷儿的安全,如战场条件允许,还望他将婷儿带回。这话你告知他即可,不要说是朕的意思。”
刘静安连忙躬身道:“微臣遵旨!”说罢退出了养心殿。
三人匆匆回到了赵元的相堂,片刻功夫圣旨已到相堂。
命李飘然即日秘密前往武安大营,任武安、临安两大营总督统,可以不奏而调动潇水以东武卫军;同时尽起北军秘密赶往武关、临城一线,由太尉李飘然直接节制。自然,虎符也送到了李飘然面前。
命赵元总督大蜀粮械等一应军资事宜,确保潇水一线军资充裕以备久战。
命刘静安总览军机,驻守潇水东岸的潇香州谋划事宜,如若事态紧急,可以有先行后奏之权调配大蜀各州衙人力物力。
赵元叹道:“真是贤君,我等誓死当保大蜀无虞!”
“相爷所言甚是。”刘静安说道:“我等速速行事,在下先行告辞了。想来圣意已到楚云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