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不容身,师还见我否?」师曰:「不是老师洎答公话。」士曰:「有问有答,盖是寻常。」师乃摘茶不听。士曰:「莫怪适来容易借问。」师亦不顾。士喝曰:「这无礼仪老汉,待我一一举向明眼人。」师乃抛却茶篮,便归方丈。
【潭州大川禅师】
潭州大川禅师,﹝亦曰大湖。﹞江陵僧参,师问:「几时发足江陵?」僧提起坐具。师曰:「谢子远来,下去!」僧绕禅床一匝,便出。师曰:「若不恁么,争知眼目端的!」僧拊掌曰:「苦杀人,洎合错判诸方。」师曰:「甚得禅宗道理。」﹝僧举似丹霞,霞曰:「于大川法道即得,我这里不然。」曰:「未审此间作么生?」霞曰:「犹较大川三步在。」僧礼拜,霞曰:「错判诸方者多。」洞山云:「不是丹霞,难分玉石。」﹞
【西川灵龛禅师】
西川灵龛禅师,僧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曰:「出处非干佛,春来草自青。」问:「碌碌地时如何?」师曰:「试进一步看。」
【西川定慧禅师】
西川定慧禅师,初参罗山,山问:「甚么处来?」师曰:「远离西蜀,近发开元。」却近前问:「即今事作么生?」山揖曰:「吃茶去。」师拟议,山曰:「秋气稍热去。」师出至法堂,叹曰:「我在西蜀峨嵋山脚下拾得一只蓬蒿箭,拟拨乱天下,今日打罗山寨,弓折箭尽也。休!休!」乃下参众。山来日上堂,师出问:「豁开户牖,当轩者谁?」山便喝。师无语。山曰:「毛羽未备,且去。」师因而抠衣,久承印记。后谒台州胜光,光坐次,师直入身边,叉手而立。光问:「甚处来?」师曰:「犹待答话在。」便出。光拈得拂子,趁至僧堂前,见师乃提起拂子曰:「阇黎唤这个作甚么?」师曰:「敢死喘气。」光低头归方丈。
【冶父道川禅师】
无为军冶父实际道川禅师,昆山狄氏子。初为县之弓级,闻东斋谦首座为道俗演法,往从之,习坐不倦。一日因不职遭笞,忽于杖下大悟,遂辞职依谦。谦为改名道川,且曰:「汝旧呼狄三,今名道川,川即三耳。汝能竖起脊梁,了办个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则依旧狄三也。」师铭于心。建炎初,圆顶游方至天封蹒庵,与语锋投,庵称善。归憩东斋,道俗愈敬。有以金刚般若经请问者,师为颂之,今盛行于世。隆兴改元,殿撰郑公乔年漕淮西,适冶父,虚席迎开法。上堂:「群阴剥尽一阳生,草木园林尽发萌。唯有衲僧无底钵。依前盛饭又盛羹。」上堂,举:「雪峰一日登座,拈拄杖东觑曰:‘东边底。’又西觑曰:‘西边底。诸人还知么?’掷下拄杖曰:‘向这里会取。’」师曰:「东边觑了复西观,拄杖重重话岁寒。带雨一枝花落尽,不烦公子倚栏干。」
【蜀川西禅和尚】
蜀川西禅和尚,僧问:「佛是摩耶降生,未审和尚是谁家子?」师曰:「水上卓红旗。」问:「三十六路,阿那一路最妙?」师曰:「不出第一手。」曰:「忽遇出时如何?」师曰:「脊著地也不难。」
【西川存禅师】
西川存禅师,僧问:「学人解问淆讹句,请师举起讶人机。」师曰:「巢父不牵牛,许由不洗耳。」问:「具足底人来,师还接否?」师便打。
【景川和尚语录】
凡二卷。全称本如实性禅师景川和尚语录。又作景川录、大龟录。日本临济宗僧景川宗隆(1425~1500)撰,古文校正,日本宝历八年(1758)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辑录景川宗隆于兴云寺、大德寺、妙心寺、瑞泉寺、龙安寺等十三会之开堂、上堂、小参、示众、拈香法语,以及偈颂、道号、真赞、佛事、送亡、行状、附录等。
【道川】
宋代临济宗僧。姑苏(江苏)玉峰人,俗姓狄。初参东斋谦,豁然大悟。建炎(1127~1130)初年,至天峰,投净因寺蹒庵继成门下,蒙其认可,并嗣其法。后复归东斋座下,为道俗所仰。有以金刚经质问者,师以颂答之,此即著名之‘川老金刚经注’。于淮西遇殿撰郑公乔年,请任无为军(安徽)冶父山实际禅院住持。生卒年不详。[嘉泰普灯录卷十七、五灯会元卷十二、续传灯录卷三十]
【川施饿鬼】
日本佛教用语。指为溺死者祈求冥福,而于河岸举行之饿鬼供养法会。多行于夏季。
【三途之川】
又作三途河、三濑川、渡河、葬头河。即一般所谓之奈河津。位于通往冥土之途中;相传人死后初七日,必须渡过此处,此处有缓急不同之三濑,即山水濑、江深渊、有桥渡。由于生前所造业之不同而渡不同之濑,此三濑即称三途。于此河畔有一大树,大树名为衣领树,树上住有二鬼,即夺衣婆与悬衣翁,专门夺取死者之衣服而悬挂于衣领树上,由于生前罪过之轻重不同,则树枝下垂之高低弯度亦因之有别。此为十王经所说。然该经被学界推定为伪经,故此说并非印度所固有。
【立川流】
日本真言宗与天台宗所产生之邪派。又作立河流。仁宽为其始祖。主张以男女爱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