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五:“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官至抚臺,恩荣极矣,一向清勤自矢,不负朝廷。”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叙仕宦,述恩荣,详列子女生卒,而无一字言及其居官。”
第十九句:恩移讵省辜12431(唐代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第二十句:公田报此恩12431《鲤鱼》(唐代项斯),题注:(一作旱鱼词上苗相公)。(一作姚鹄诗),这句是二转青句;
公田的内涵:
1。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诗。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朱熹集传:“公田者,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而同养公田也。”《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孔颖达疏:“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汉书。食货志上》:“六尺为步,步百为畮,畮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畮,公田十畮,是为八百八十畮,餘二十畮以为庐舍。”
2。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称“官田”。《汉书。食货志上》:“令命家田三辅公田。”颜师古注引韦昭曰:“命家,谓受爵命一爵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优之也。”三国魏曹植《籍田论》:“夫营畴万亩,厥田上下……司农是掌,是为公田。”《续资治通鉴。宋德祐元年》:“詔:公田最为民害,稔祸十有餘年,自今并给原主,令率其租户为兵。”
3。旧时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习称为公田。但其性质实为民田。
第二十一句:恩藏四海心12431《大行皇帝挽词八首其二》(元代王恽)
第二十二句:漂离易感恩12431《奔避》(唐代郑谷)
第二十三句:恩勤获我心12431《寄顾签判》(宋朝陈造),题注:定海虚籍米数,签幕主张蠲放,作诗谢之;
第二十四句:恩传万里春12431《和金吾裴将军使往河北宣慰因访张氏昆季旧居兼寄赵侍郎赵卿拜陵未回》(唐代卢纶)
第二十五句:恩从万里归12431《次韵子瞻送千乘千能》(宋代苏辙)
第二十六句:恩荣避鼎司12431《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圆丘摄事合于中书后阁宿斋移止于集贤院叙怀见寄之作》(唐代崔曙),(一作崔备诗),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二十七句:恩荣代邸尊12431《濮安懿王夫人挽词其一》(宋代文彦博)
第二十八句:恩荣阅九迁12431《大资政张公挽词四首其二》(宋代孙觌),题注:原作三首,据宋刻本补入第三首;
第二十九句:恩荣拜曲施12431《送天使僧》(元末明初张昱)
第三十句:恩荣迈古初12431《题黄学士八世祖宋校理衮告身三道后十二韵》(明代王洪)
第三十一句:生涯作主恩12431《赐耆老布帛》(唐代崔枢),题注:一作张复元诗,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三十二句:身老未酬恩13421(唐代耿湋《奉和第五相公登鄱阳郡城西楼》)
第三十三句:恩义皎如霜14321(唐代柳宗元《咏三良》)
第三十四句:恩重岂投簪14321(唐代钱起《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
第三十五句:恩降五时衣14321(唐代沈佺期《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
第三十六句:恩重紫鸾书14321《罗母太宜人八十二首其一》(明代卢龙云)
第三十七句:蒙恩早厕儒21342《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唐代杜甫)
第三十八句:遗恩比召棠21342《送许寺丞五十韵》(宋朝唐士耻)
第三十九句:承恩敢恃牢21342《谨和老人赋退朝》(宋代洪咨夔)
第四十句:酬恩忍见疑21342《淮阴市》(清代沙张白)
第四十一句:皇恩肯放闲21342《奉和李大夫题新诗二首各六韵因严亭》(唐代白居易),题注:一作固严;
第四十二句:仁恩雨露匀21342《奉送吴郡黄公参政云南二十韵》(明代叶春及)
第四十三句:迎恩雨露衢21342《天历初元京师之变大兴军旅中外皇皇遄闻顺附诛放奸臣朝廷清明海宇宁一皇帝神圣郊天告庙躬行典礼酬功报力恩泽周溥大宥涤濯仁施滂沛百官称庆宾筵秩秩进贤去邪皆繇睿断太平之运适符於今草野愚臣谨摭所闻著为歌咏以称述盛德愧辞语芜谫不足备太史之采传示久远云尔共八十韵》(元代吴当)
第四十四句:承恩拜虎闱21432(唐代崔融《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第四十五句:崇恩降紫宸21432(唐代李峤《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总管张仁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