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仙史最强音> 第551章 笔力挟风雨,笔的文气等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1章 笔力挟风雨,笔的文气等级:)(1 / 3)

笔力挟风雨,雨过蛟龙起。

起行视天宇,宇宙空如洗。

刘旭星崇尚古字的神奇力量,觉得笔字很奇妙。应将笔砚随诗主,定有笙歌伴酒仙。便挟岛仙天上去,再提此笔福人间。龙随御笔栖碑首,鹤带仙书语洞门。于是决定炼制含笔字的宝字灵钟(又名:文气宝钟),此钟的终极版蕴含三千大道,一共3000面,每面刻有一个文气鼎盛的古字,一字藏一道,又名“大道三千钟”。

此外,还利于创作出含笔字的文佑宝诗、战诗词、嵌名联、藏名诗、相关创意作品等。

刘旭星一共找到64句含笔字的今音契合四声喜全递的五字句,笔字的文气等级是64级。

基于普通话来读,64句含笔字的声动好句是:

第一句:幽奇笔迹分12341《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唐代李邺)

笔迹的内涵:

亦作“笔跡”。亦作“笔蹟”。

1。指书画作品。亦指书画的真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萧子云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唐代杜甫《韦录事宅观画马图》诗:“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新唐书。柳公权传》:“朕尝於佛庙见卿笔蹟,思之久矣。”《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二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代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韜悉取之,遂传入人间。”

2。指书画技法。北魏宋灵乌《元湛墓志》:“性篤学,尤好文藻,善笔迹。”《太平御览》卷七四九引唐张怀瓘《书断》:“魏卫覬字伯儒,河东安定人,官至侍中,尤工古文,笔跡精絶。”清徐士銮《宋艳。丛杂》:“上作著色春山,虽气骨寻常,而笔蹟秀润,清远可喜。”李玲修《笼鹰志》:“王习三的肖像画,更是维妙维肖,他作画的笔迹苍劲有力。”

3。字迹。指所写文字在形体上表现的特点。《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隻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跡,皆可推校。”李善注:“蔡邕书曰:‘唯是笔跡,可以当面。’”宋何薳《春渚纪闻。杨文公鹤诞》:“用事如老书生,而笔蹟则童稚也。”《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这个凭据是谁的笔蹟,下面注着名号,你也不认得吗?”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他看见一张纸条,上面有些很潦草的字--孟石的笔迹,他认得。”

第二句:都从笔下收12341《次韵八咏楼》(宋末元初牟巘)

第三句:江郎笔更鲜12341《送屠田叔之官沅陵五十韵》(明代徐熥)

第四句:千年笔下新12341《挽广川先生》(宋代李正民)

笔下的内涵:

1。书写时落笔的地方。唐代韩愈《醉后》诗:“淋离身上衣,颠倒笔下字。”柯岩《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于是我,作为一个作者,也马上看见了我笔下众多的人物,怎样纷纷纭纭地走上了他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路。”

2。指文章。《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我如今大胆出个题目,你做一篇,我看看你笔下可望得进学?”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十一:“有一个姓贺的,写得一手好颜字,可是笔下不很通顺。”

3。指写作才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这个人笔下飞快,一面説完了,一面也写完了。”克非《春潮急》一:“文化水平不错,嘴头笔下都很来得。”

4。指写作的措词和意向。

第五句:烟云笔下跻12341《题白龙洞三首其三》(宋代赵蕃),题注:洞在常山负郭,有俞叔夜留题;

第六句:工吟信笔挥12431《次韵方持叟见寄一首因悼后村》(宋代林希逸)

信笔的内涵:

谓随手书写,不甚经意。宋代苏轼《答陈季常书》:“自山中归来,灯下裁答,信笔而书,纸尽乃已。”清代赵翼《瓯北诗话。黄山谷诗》:“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三一:“这又与漫无节制,信笔乱挥不同。”

第七句:山民问笔耕12431《小港书事三首其一》(宋代吕南公)

第八句:诗人贵笔精12431《谢盖晞之饷笔仍酬以古寿春石刻金刚经》(宋代敖陶孙)

诗人的内涵:

1。指《诗经》的作者。《楚辞。九辩》:“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託志乎素餐。”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范鲁公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

2。写诗的作家。汉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唐白居易《马上作》诗:“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酤。”明代黄淳耀《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陶徵士作《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摩詰、昌黎、梦得、圣俞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孙犁《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