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熊维羆。”又:“大人占之,维熊维羆,男子之祥。”郑玄笺:“熊羆在山,阳之祥也,故为生男。”唐代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诗:“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清代钱谦益《秦淮花烛词》之七:“绣佛旛前祝梦熊,金光夫妇宿因同。”
第十七句:移官岂帝情21342《送顾尚书惟贤之南都》(明代谢榛)
第十八句:何忧赏爱移21342《次韵和之美十日菊》(宋朝韩维)
第十九句:移山好勒铭21342《送傅贞甫随任苍梧十四韵》(明代欧必元)
移山的内涵:
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北山愚公举家移太行、王屋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寃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旧唐书。哀帝纪》:“壬寅,敕:‘前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司空图俊造登科,朱紫升籍,既养高以傲代,类移山而钓名。’”
第二十句:移居蚁过邻21342《夏日十二首其六》(宋代张耒)
第二十一句:桐阴月影移21432(宋朝魏夫人《阮郎归》)
第二十二句:移家到汝坟21432(唐代祖咏《汝坟别业》)
第二十三句:移山万里来21432(唐代贯休《寿春进祝圣七首搜扬草泽》)
第二十四句:狼心未转移21432《哭归孝子》(明代任环)
第二十五句:移山四海闻21432(唐代贯休《闻征四处士》)
四海的内涵:
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孔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驪山、太行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唐代李绅《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清李渔《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西施而多嫫母;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第二十六句:移家近葛洪21432《书怀二十韵奉呈虞集贤》(元代张雨)
第二十七句:移家类葛洪21432《挽章处士》(元末明初丁鹤年)
第二十八句:移辉到庾梅21432《寄彭勿庵》(宋代陈起)
第二十九句:离宫夏景移21432《银潢(一作汉)宫侍宴应制(得枝字)》(唐代魏元忠)
第三十句:维斗终不移23142《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其五》(宋代黄庭坚)
第三十一句:河柳润初移23412《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唐代孟浩然)
第三十二句:竹影避风移23412(唐代李世民《仪鸾殿早秋》)
第三十三句:人影鉴中移23412(宋代张先《画堂春》)
第三十四句:梅好带花移23412《有怀蔡贯之子与》(宋代王汶)
第三十五句:梅影月初移23412《婚嫁》(宋代陈起)
第三十六句:鳌已戴山移23412《挽何见山其二》(宋代罗公升)
第三十七句:门掩怕山移23412《虎丘》(宋代释居简)
第三十八句:神剑久迁移24312(南北朝阴铿《经丰城剑池诗》)
第三十九句:移下小方壶24312《蓦山溪叶左丞生日》(宋代刘一止)
第四十句:移作李纲茔24312(宋朝赵与滂《题晏国师喝水岩》)
第四十一句:遑恤北山移24312《次韵李大著春日杂诗十首其七》(宋代喻良能)
第四十二句:惭诵北山移24312《暮雨》(宋代杨冠卿)
第四十三句:文自北山移24312《天台玉汉桥道院八咏其六招隐亭》(元代吴当)
第四十四句:无愧北山移24312《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