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属难定。”廖仲恺《如此江山题白云远眺图》词:“苍茫眼底,有多少荣枯,沧桑人事?”
第十六句:灵根谅有常21432《海虞十二景其五桧坛流月》(明代卢龙云)
灵根的内涵:
1。神木的根。晋代孙拯《赠陆士龙》诗:“制动以静,祕景在阴,灵根可栖,乐此隈岑。”
2。植物根苗的美称。唐代柳宗元《种术》诗:“戒徒斸灵根,封植閟天和。”宋代司马光《和昌言官舍十题。石榴花》:“灵根逐汉臣,远自河源至。”明代陈所闻《懒画眉。月下刘中明招赏牡丹》曲:“一丛凝露在沉香,移得灵根傍锦堂。”清秋瑾《白梅》诗:“淡到罗浮忘色相,謫来尘世具灵根。”
3。指才德修养。汉代扬雄《太玄。养》:“藏心於渊,美厥灵根。”范望注:“灵根,道德也。”宋代黄庭坚《柳閎展如苏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作诗赠之》:“咸池浴日月,深宅养灵根。”
4。指有才德的人。宋代叶适《祭徐文子侍郎文》:“于时侍郎,卓尔灵根,有光厥师,兼华众门。”
5。对祖先的敬称。《文选。张衡<南都赋>》:“固灵根於夏叶,终三代而始蕃。”李周翰注:“刘累自夏而迁於此,故云‘固灵根於夏叶’,终于殷周秦三代,然后汉兴乃蕃盛。”《文选。陆机<叹逝赋>》:“痛灵根之夙殞,怨具尔之多丧。”刘良注:“灵根,灵木之根,喻祖考也。”唐代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李公,天子之旧族,朝廷之夙将也。灵根自远,圣族多奇。”
6。指佛祖。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二:“龙树灵根派别三,家家楖栗不能担。”刘逸生注:“灵根,指佛祖,这里具指龙树。”
7。性灵,智慧。清代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中国经二十餘朝之独夫民贼,闭塞其聪明,钳制其言论,灵根尽去,錮疾久成。”
8。道教指舌根。《黄庭内景经。上有章》:“灌溉五华植灵根。”务成子注:“灵根,舌本也。”宋代陆游《病中作》诗:“不忧竖子居肓上,已见真人出面门。力守谁能发底火?深潜自足美灵根。”
9。借指人的身体。《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宴安消灵根,酖毒不可恪。”吕延济注:“《黄庭经》云:‘玉池清水灌灵根,灵根坚固老不衰。’然灵根喻身也。”
第十七句:河清讵有常21432《于武昌怀献吉五十韵》(明代徐祯卿)
第十八句:维斗揭太常23142(宋朝巩丰《哀吕东莱》)
第十九句:常好是朱颜23412《八声甘州其二历下立春》(宋代晁补之)
第二十句:常恐君不察23142《咏镜》(唐代张说)
第二十一句:常李亦清流23412(宋朝苏轼《寄周安孺茶》)
第二十二句:围火话家常23412(常用语,作者不明)
第二十三句:常此痛音容23412《次韵昌甫九峰留诗其二》(宋代韩淲)
第二十四句:常若千里余24132《泊舟贻潘少府》(唐代储光羲)
第二十五句:常带冰雪痕24132(宋代裘万顷《菖蒲》)
第二十六句:常记偶相逢24312《蓦山溪其二》(宋代石孝友)
第二十七句:常记饮仙房24312(元代许有壬《太常引再用旧韵,寄紫清》)
第二十八句:常在此山头24312(唐代于鹄《寄续尊师》)
第二十九句:常过此登临24312《再游郭氏园亭二首二》(明代何景明)
第三十句:蜀天常夜雨31243《水槛遣心(一作兴)二首其二》(唐代杜甫)
第三十一句:感君常见访31243《张思孺秘校挽诗二首其一》(宋代文同)
第三十二句:此心常郁矣31243《京兆府试目极千里》(唐代刘得仁)
第三十三句:海近山常雨34123《发锦沙村》(唐代崔颢)
第三十四句:品物之常理34123《有感三首其一》(唐代白居易)
第三十五句:点化金常有34123《赠信安郑道人》(唐代贯休)
第三十六句:子在心常北34123《发文正公吊书后有作其一》(明代邵宝)
第三十七句:守贵常思俭34123《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唐代钱起)
第三十八句:小市常争米34213(唐代杜甫《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
第三十九句:永叹常山宝34213《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其三》(唐代张九龄)
第四十句:野性常轻死34213《遂昌纪事》(元代洪焱祖)
第四十一句:小市常忧虎34213《诗二首其二》(宋朝刘望之)
第四十二句:欲居常有待41234《次韵子瞻招隐亭》(宋代苏辙)
第四十三句:在心常有制41234《閒居杂咏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