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分野色,色连山远静。
静倚长松立,立春梅已过。
刘旭星崇尚古字的神奇力量,觉得断字很奇妙。怪得仙郎诗句好,断霞残照远山西。莫问神仙定有无,地灵断不著凡夫。自有神仙护真境,故令林木断人寰。安得神仙断鲸剑,拂开云翳露天青。于是决定炼制含断字的宝字灵钟(又名:文气宝钟),此钟的终极版蕴含三千大道,一共3000面,每面刻有一个文气鼎盛的古字,一字藏一道,又名“大道三千钟”。
此外,还利于创作出含断字的文佑宝诗、战诗词、嵌名联、藏名诗、相关创意作品等。
刘旭星一共找到64句含断字的今音契合四声喜全递的五字句,断字的文气等级是64级。
基于普通话来读,64句含断字的声动好句是:
第一句:归云补断山12341(宋朝杨绛《垂虹亭》)
断山的内涵:
陡峭壁立的高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世目周侯,嶷如断山。”南朝梁江淹《江上之山赋》:“悵日暮兮吾有念,临江上之断山。”唐代杜甫《远游》诗:“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明文徵明《题画》诗:“冰禽飞去疎烟灭,目送秋光入断山。”
第二句:诗曾断几须12431《书歙县楚明府送行诗轴(思义)》(宋末元初方回)
第三句:烽火断无烟13421《陇西行》(唐代王维),题注:一作相和歌辞陇西行;
烽火的内涵:
1。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史记。周本纪》:“有寇至,则举烽火。”《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日击数牛饗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閒谍,厚遇战士。”《三国志。魏志。陈泰传》:“遂进军高城岭,潜行,夜至狄道东南高山上,多举烽火,鸣鼓角。”《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因要取褒姒一笑,向驪山之上,把与诸侯为号的烽火烧起来。”
2。指战争、战乱。唐代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清史稿。张煌言传》:“十一年,又自吴淞入江,逼镇江,登金山望祭明太祖陵。烽火达江寧,俄,退次崇明。”杨朔《蓬莱仙境》:“再往后,我离开家乡,一连多少年烽火遍地,又接不到家乡的音信,不知道婀娜姐姐的命运究竟怎样了。”
第四句:千里断人踪13421(唐代黄滔《送友人游边》)
第五句:衰柳断桥西13421《山亭宴湖亭宴别》(宋代张先)
断桥的内涵:
1。毁坏的桥梁。唐代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之二:“断桥无復板,卧柳自生枝。”宋代苏轼《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断桥寻胜践,脱屨欣小揭。”元代曹文晦《九月一日清溪道中》诗:“断桥归郭路,细雨过溪人。”清代王韬《淞隐漫录。乩仙逸事》:“或遇枯木寒花,断桥流水,輒低徊不忍去。”
2。桥名。在浙江省杭州市白堤上。自唐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宝祐桥,又名段家桥,今罕有称者。唐张祜《杭州孤山寺》诗:“断桥荒蘚澁,空院落华深。”宋周密《武林旧事。湖山胜概》:“断桥,又名段家桥,万柳如云,望如裙带。”清代王韬《淞隐漫录。吴也仙》:“家住西湖断桥北,緑杨深处有柴门。”
第六句:中有断肠花13421《江南曲二首其二》(明代谢榛)
第七句:千古断斜晖13421《望夫石》(唐代唐彦谦)
千古的内涵:
1。久远的年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唐代李白《丁都护歌》:“君看石芒碭,掩泪悲千古。”宋代王安石《金山寺》诗:“谁言张处士,雄笔映千古。”清昭槤《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朱德《悼左权同志》诗:“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北宋诸公皆奉杜为正宗,而杜之名遂独有千古。”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南宋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温韦,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3。指历史知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仙人岛》:“王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清顾炎武《哭陈太仆》诗:“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
4。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常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新唐书。薛收传》:“卒,年三十三。王哭之慟,与其从兄子元敬书曰:‘吾与伯褒共军旅间,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宋叶适《赠夏肯甫》诗:“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清沉涛《瑟榭丛谈》卷下:“尝慨志乘失修,义烈事多湮没弗彰,得子文此诗,两僕千古矣。”巴金《寒夜》二九:“上款写‘又安先生千古’,下款写‘一中书局挽’。”
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