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仙史最强音> 第488章 静倚长松立,静的文气等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8章 静倚长松立,静的文气等级:)(1 / 4)

静倚长松立,立春梅已过。

过桥分野色,色连山远静。

刘旭星崇尚古字的神奇力量,觉得静字很奇妙。闻入静来经七日,仙童檐下独焚香。深逢野草皆疑药,静见樵人恐是仙。于是决定炼制含静字的宝字灵钟(又名:文气宝钟),此钟的终极版蕴含三千大道,一共3000面,每面刻有一个文气鼎盛的古字,一字藏一道,又名“大道三千钟”。

此外,还利于创作出含静字的文佑宝诗、战诗词、嵌名联、藏名诗、相关创意作品等。

刘旭星一共找到64句含静字的今音契合四声喜全递的五字句,静字的文气等级是64级。

基于普通话来读,64句含静字的声动好句是:

第一句:中怀与静期12341(唐朝白居易《闲游》)

中怀的内涵:

1。内心。汉代苏武《别诗》之二:“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唐代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前事思如昨,中怀写向谁?”清代刘大魁《赠资政大夫吴府君墓表》:“其为人中怀坦直,好善,喜施与。”

2。犹五中。指内脏。宋代苏舜钦《答韩持国书》:“长姊奄逝,中怀殞裂。”

第二句:东林静者期12431(唐代韩翃《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

东林的内涵:

1。东边的树林或竹林。南朝梁江淹《效阮公诗》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唐杜甫《舍弟占归草堂检校卿示此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2。指庐山东林寺。唐张乔《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东林。”宋王禹偁《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社主省常上人》诗:“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东林种白莲。”亦泛指僧寺。唐代司空曙《闲园即事寄暕公》诗:“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

3。指明末东林党。清侯方域《太常公家传》:“公暇时,时共攀龙讲学,魏广微忌之,曰:‘此崛彊老者,‘东林’之魁渠也。’”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汉的清流和明的“东林”,却正以这一点倾败。”

4。指东林书院。清代赵翼《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东林威标榜,邹顾屹山斗。”清代黄遵宪《己亥续怀人诗》:“寻遍东林南北部,一家钩党古无人。”

第三句:心独静者亲12431(宋朝韩维《寄家子震寺丞》),题注:时宰商州洛南县;

第四句:心惟静者亲12431(唐代耿湋《赠兴平郑明府》)

静者的内涵:

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黄节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蔡侯静者意有餘,清夜置酒临前除。”仇兆鳌注:“梦弼谓:蔡侯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餘。”清代赵翼《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憇寄幽瞩。”

第五句:心惟静者知12431《徐大著挽诗二首其二》(宋朝刘子翚),翚huī;

第六句:山泉静且清12431《寄题山泉吴兵部号也》(明代湛若水),题注:(名道南);

山泉的内涵:

1。山中泉水。唐朱庆馀《山居》诗:“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

2。犹山水。指山水风景。南朝齐谢朓《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荡。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隋卢思道《上巳禊饮》诗:“山泉好风日,城市厌嚣尘。”

第七句:超然静者心12431(清代赵翼)《题邹莲浦小照》

第八句:鸡犬静柴荆13421《满庭芳寄友人》(宋末金初吴激)

柴荆的内涵:

1。做柴用的小木。唐杜甫《晨雨》诗:“暂起柴荆色,轻霑鸟兽羣。”仇兆鳌注:“柴荆,小木。”一本作“紫荆”。清代方文《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斩蒿艾,无处拾柴荆。”

2。指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唐代白居易《秋游原上》诗:“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荆。”宋王安石《送赞善张君西归》诗:“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清代白华山人《<十洲春语>序》:“今晨初霽,予方畚掘拥土,周匝樊槿,啄啄然闻有叩柴荆者。”

3。借指村舍。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恭承古人意,促装反柴荆。”唐代温庭筠《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诗:“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风物近柴荆。”明代高濂《玉簪记。命试》:“春风桃李遍柴荆,花馆琴书不絶吟。”

第九句:心以静而虚13421《刘文蔚久苦目眚昨日乘凉来过共谈先天图义一夕翳去明现闾里以为异事因诗纪之》(宋朝家铉翁)

第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