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风裡。”靳荣藩注:“《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2。佛教语。“色即是空”的略语。谓一切事物皆由因缘所生,虚幻不实。唐白居易《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诗:“弄沙成佛塔,鏘玉謁王宫。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明高濂《玉簪记。投庵》:“皈依法,愿悟着顽空与色空。”
第二十三句:天寒景物清12341《晓对》(宋朝翁卷)
第二十四句:驱寒有旭暾12341《癸卯冬大雪》(近现代刘家传)
第二十五句:村寒鸟兽呼12341《冬日道间》(宋朝黄公度)
第二十六句:天寒鸟雀哀12341《陪翟沈二岁暮登宴嬉台》(元代曹伯启)
鸟雀的内涵:
泛指小鸟。《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於其君者,诛之,如鹰鸇之逐鸟雀也。”唐刘长卿《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句当苗税充百官俸钱》诗:“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第二十七句:天寒楚塞清12341《送于君锡节推》(宋代翁卷)
第二十八句:春寒况五更12431《到津次夜,大风怒吼,金铁皆鸣,愁不成寐》(近现代李叔同)
五更的内涵:
1。古代乡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魏书。尉元传》:“卿以七十之龄,可充五更之选。”详“三老五更”。
2。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间,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更”。又称五鼓、五夜。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歷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3。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南朝陈伏知道《从军五更转》诗之五:“五更催送筹,晓色映山头。”清昭槤《啸亭续录。皇上日阅实录》:“五更时,上已遣小内侍索取,余是日承值,乃匆匆启库取书。”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一章:“俺在外边,风里雨里,起五更睡半夜。”
第二十九句:饥寒仗友生12431(明代陈昂。《归舟月下寄友》),“八口饥寒仗友生”出自《再送伯孺》(明代徐勃),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三十句:江寒念晚阴12431(明代王醇《无闻上人许留栖吴门不果送之还山复订春期》)
第三十一句:倾寒向迥空12431(唐代李频《八月十五夜对月》),题注:(一作咏月)。(一作唐彦谦诗),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三十二句:天寒未解兵12431《寄塞上王侍御子梁》(明代谢榛)
解兵的内涵:
解除武装,停止战争。《战国策。秦策三》:“於是,秦王解兵不出於境,诸侯休,天下安。”《后汉书。王允传》:“今若一旦解兵,则必人人自危。”唐杜甫《次晚洲》诗:“中原未解兵,吾得终疎放。”清钱谦益《<张公路诗集>序》:“及抚顺难作,四海不復解兵,而公路殁已三年矣。”
第三十三句:天寒踏雪归12431(唐代李端《代村中老人答》)
第三十四句:天寒耐九秋12431(唐代杜甫《月》)
九秋的内涵:
1。指秋天。晋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南朝宋谢灵运《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唐杜甫《月》诗:“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华罗庚《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
2。指九月深秋。唐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
3。九年。汉张衡《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唐刘禹锡《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歷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傅尃《次韵和湘荃、梦蘧联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梦,一夜西风满地霜。”
4。曲名。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丹脣含《九秋》。”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第三十五句:增寒抱雪霜12431《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唐代杜甫)
第三十六句:山寒谢守窗12431《思归》(唐代许浑)
第三十七句:山寒叶满衣12431(唐代郑巢《题灵隐寺皖公院》)
第三十八句:侵寒寄褚衣12431《和慎思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其一》(宋朝蔡肇)
褚衣的内涵:
绵衣。《新唐书。李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