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仙史最强音> 第470章 寄言养生客,寄的文气等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0章 寄言养生客,寄的文气等级:)(2 / 4)

4。泛指四方各地。《后汉书。蔡邕传》:“邕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吴会。”唐杜甫《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苏,干戈暂止。”

第十句:千里寄琼枝13421(唐代李端《长安书事寄薛戴》)

第十一句:书北寄来赊13421(唐代卿云《长安言怀寄沈彬侍郎》)

第十二句:仙隐寄人间13421(宋代杨绛《垂虹亭》)

人间的内涵:

亦作“人閒”。

1。人类社会。《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寧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宋苏轼《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清郑燮《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縹緗我辈需。”******《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崑崙,閲尽人间春色。”

2。尘世;世俗社会。《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晋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謫向人间,未免凡情乱。”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稽善恶》:“廿三日送灶上天,奏人间一年之善恶。”《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

3。民间。《后汉书。王昌传》:“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史。齐高帝纪》:“明帝(宋明帝)嫌帝(萧道成)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明帝愈以为疑。”《新唐书。杜正伦传》:“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吴皇后临<兰亭>》:“宪圣慈烈皇后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咸宁郡王韩世忠得之,表献。”

第十三句:因子寄南音13421(唐代陈子昂《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

第十四句:因子寄同声13421(唐代孟浩然)《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同声的内涵:

1。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汉贾谊《新书。胎教》:“故同声则处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晋陆机《驾言出北阙》诗:“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唐李白《赠僧崖公》诗:“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金元好问《自菊潭丹水还寄崧前故人》诗:“黄金鍊出相思句,寄与同声别后看。”

2。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汉扬雄《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跡。”《东周列国志》第六二回:“诸大夫同声应曰:宜逐之。”欧阳山《柳暗花明》八一:“大家一听,又雄壮,又有劲,又明白,又合心意,都同声叫起好来。”

3。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今日且説箇卖卦先生去兗州府奉符县前,开箇卜肆,用金纸糊着一把太阿宝剑,底下一箇招儿,写道:‘斩天下无学同声。’”

4。指言语腔调相同。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舂容之度;即使生为僕从,旦作梅香,亦须择言而发,不与浄、丑同声。”

第十五句:辛苦寄辽西13421《春宵诗》(南北朝萧子晖)

第十六句:因此寄同声13421《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唐代孟浩然)

第十七句:江海寄余思13421《瞻文温州画像》(明代徐祯卿)

余思的内涵:

1。事后或身后留下来的思念。《鬼谷子。本经阴符》:“缀去者,谓缀己之繫言,使有餘思也。”

2。指思念前人、前事。《后汉书。刘玄传论》:“汉起,驱轻黠乌合之众,不当天下万分之一,而旌旃之所撝及,书文之所通被,莫不折戈顿顙,争受职命。非唯汉人餘思,固亦几运之会也。”

3。传留后世的思想情致。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絳即东雍,为守理所,禀参实沉分,气蓄两河润,有陶唐冀遗风餘思。”宋曾巩《墨池记》:“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餘思,被於来世者如何哉!”清代吴敏树《与梅伯言先生书》:“徒以气力雄长閭伍之间耳,则及其死也,固无流风餘思之存焉。”

第十八句:书取寄吾师13421(唐代皎然《赠融上人》)

第十九句:吹角寄梅花13421《环州通判张殿丞(亢)》(宋代梅尧臣)

第二十句:期子寄梅花13421《送马廷评知康州》(宋代梅尧臣)

第二十一句:花寄手成春14321(唐代徐延寿《人日剪彩》)

第二十二句:心寄管弦飞14321(唐代张若虚《代答闺梦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