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论衡。别通》:“夫县道不通于野,野路不达于邑,骑马乘舟者,必不由也。”北周庾信《明月山铭》:“堤梁似堰,野路疑村。”明代何景明《愚庵王公瓖》诗:“野路东流水,空山岁暮云。”
2。邪道,非正统的行径。明袁宗道《论文上》:“空同(李梦阳)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駡为野路恶道。”
3。喻不正当的行径。《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那少妇熬不得,走了野路,出乖露丑,为家门之玷。”
第十四句:舟维野店边12341《题渔乐图》(明代王绂)
第十五句:丰年野客饥12341《暮春杂诗二首其一》(明代贝琼)
第十六句:宽从野外居12341(元代王冕《村居其四》)
第十七句:声连野路春12341《子规》(唐代贾岛)
第十八句:声连野寺春12341《子规》(唐代贾岛)
第十九句:穿梅野树空12341《元夕风起南康》(明代李梦阳)
第二十句:川原大野幽12431(唐代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大野的内涵:
1。广大的原野、田野。唐李邕《石赋》:“植杖大野,周目层巖。”宋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臧克家《自己的写照》诗:“看敌人随着枪声仆地,像七月的高粱倒在大野里。”
2。古泽名。又名巨野、鉅野。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嘉祥县一带。《书。禹贡》:“大野既猪,东原底平。”孔传:“大野,泽名。”孔颖达疏:“《地理志》云:大野泽在山阳鉅野县北。鉅即大也。”
3。复姓。北魏有大野拔,为南青州刺史。见《魏书。静帝纪》。北周阎庆赐姓大野氏。见《周书。阎庆传》。
第二十一句:风和绿野烟12431(唐代杜审言《春日怀归》)
第二十二句:归来遂野心12431(唐代钱起《岁暇题茅茨》)
归来的内涵:
1。回来。《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李白《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许地山《再会》:“靠窗櫺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
2。回去。《战国策。齐策四》:“长鋏归来乎!食无鱼。”潘漠华《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
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和伯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归来》。”郑玄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
4。指晋陶潜的《归去来辞》。《隋书。传。王贞》:“茂陵谢病,非无《封禪》之文,彭泽遗荣,先有《归来》之作。”五代梁震《荆台道院》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清秋瑾《题松鹤图》诗:“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
第二十三句:饥狐猎野霜12431《过怀王墓》(唐代张说)
第二十四句:枯瓢沃野餐12431《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唐代戴叔伦)
野餐的内涵:
1。村野的饮食。唐戴叔伦《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诗:“内户均皮席,枯瓢沃野餐。”
2。带了食物到野外去吃。郑振铎《山中杂记。塔山公园》:“亭是很小的,四周的空地也不大,却放了四组的水门汀建造的椅桌,每组二椅一桌,以备游人野餐之用。”
3。指带到野外去吃的食物。陈毅《昆明游西山》诗:“人成羣,入林中,摆野餐。”
第二十五句:山猿戏野花12431(元代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令》)
第二十六句:山随绿野低12431(唐代张乔《浮汴东归》)
第二十七句:中厨馈野蔬12431(唐代王维《济州过赵叟家宴》)
第二十八句:春云四野低12431《虎丘雨集一首》(明代黄省曾)
四野的内涵:
1。四方的原野。亦泛指四方,四处。《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匈奴饮马於渭水,边竟雷动,四野风起。”《南齐书。柳世隆传》:“遂四野百县,路无男人,耕田载租,皆驱女弱。”唐王建《早发金堤驿》诗:“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海。”华山《大戈壁之夜》:“四野的花岗岩,鲜亮如火。”
2。解放战争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简称。
第二十九句:春晴绿野耕12431《上汪内相(藻)生日》(宋代黄公度)
第三十句:天垂四野青12431《雨后十首其一》(明代何景明),还见于《题紫微山严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