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仙史最强音> 第460章 通古更明今,通的文气等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0章 通古更明今,通的文气等级:)(1 / 4)

通古更明今,今日喜逢君。

君子不怨天,天人本共知。

刘旭星崇尚古字的神奇力量,觉得通字很奇妙。仙岛烟霞通鹤信,早春雷雨与龙期。流泉药水瘳民疾,古洞神仙有路通。于是决定炼制含通字的宝字灵钟(又名:文气宝钟),此钟的终极版蕴含三千大道,一共3000面,每面刻有一个文气鼎盛的古字,一字藏一道,又名“大道三千钟”。

此外,还利于创作出含通字的文佑宝诗、战诗词、嵌名联、藏名诗、相关创意作品等。

刘旭星一共找到64句含通字的今音契合四声喜全递的五字句,通字的文气等级是64级。

基于普通话来读,64句含通字的声动好句是:

第一句:村塘水自通12341《送王绪剡中》(唐代皇甫冉),题注:一作送王公还剡中别业;

第二句:荒园野气通12341(唐代韦应物。《南园》)

野气的内涵:

1。野外的气象。唐刘希夷《晚憩南阳旅馆》诗:“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

2。野外的雾霭。唐李商隐《戏赠张书记》诗:“池光不受月,野气欲沉山。”明高启《过硖石》诗:“土门闭落日,野气白于水。”

3。山野气息。宋梅尧臣《会胜院沃州亭》诗:“孤亭一入野气深,松上藤萝篱上葛。”

4。指粗俗气息。宋杨万里《郡治燕堂庭中梅花》诗:“庭中梅花如贵人,也无野气也无尘。”朱自清《论朗诵诗》:“单是看写出来的诗,会觉得咄咄逼人,野气、火气、教训气;可是走进群众里去听,听上几回,就会不觉得这些了。”

5。犹兴旺。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这是新添的,前天还没卖座。生意真是野气。”

第三句:金盘小径通12341(唐代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第四句:荆门九派通12341(唐代王维《汉江临眺》)

荆门的内涵:

1。柴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有人问袁侍中曰:‘殷仲堪何如韩康伯?’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復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殷不及韩。’故殷作《誄》云:‘荆门昼掩,闲庭晏然。’”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荆门昼掩,蓬户夜开,室迷夏草,径惑春苔。”

2。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隔江和虎牙山相对。江水湍急,形势险峻。古为巴蜀荆吴之间要塞。《后汉书。公孙述传》:“又遣田戎及大司徒任满……等拔巫及夷陵、夷道,因据荆门。十一年,征南大将军岑彭攻之,满等大败,述将王政斩满首降于彭。”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若使水而可恃,则洞庭无三苗之墟,子阳无荆门之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江水又东歷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闇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石,此二山楚之西塞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宋陆游《入蜀记》卷六:“过荆门十二碚,皆高崖绝壁,崭巖突兀,则峡中之险可知矣……荆门者,当以险固得名。”

3。指荆州。唐王维《寄荆州张丞相》诗:“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荆门。”赵殿成笺注:“唐人多呼荆州为荆门。文人称谓如此,不仅指荆门一山矣。”

第五句:千门晓望通12341《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唐代张锡)

第六句:山河野望通12341(唐代李隆基《早度蒲津关》)

第七句:梯航已自通12341(唐代贺知章《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梯航的内涵:

1。梯与船。登山渡水的工具。唐吕温《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翘企圣域,莫知所从,如仰高山、临大川,未获梯航,而欲济乎深、臻乎极也。”清赵翼《八十自寿》诗:“炎徼风清无瘴癘,蛮陬地闢有梯航。”

2。引申指有效的途径。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悟不可恃,勤不可间;悟以见心,勤以尽力:此学诗之梯航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曩所授,乃《黄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也。”

3。亦作“梯杭”。“梯山航海”的省语。谓长途跋涉。唐玄宗《赐新罗王》诗:“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杭,通“航”。宋张孝祥《念奴娇。仲钦提刑仲冬行边》词:“梯航入贡,路经头痛身热。”

4。指水陆交通。明梁辰鱼《浣纱记。治定》:“而今应受天王宠,看万国梯航一旦通。”严复《论世变之亟》:“自胜代末造,西旅已通,迨及国朝,梯航日广。”

5。比喻引荐人才。唐黄滔《启刑部郑郎中》:“郎中模楷词林,梯航名路,每虑或遗於片善,常忧不採於一言。”

第八句:心常与月通12341(宋朝刘黻《饯张都巡》)

第九句:心难与圣通12341(唐代贯休《送杜使君朝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