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洞庭湖。《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莪州公诗》:“洞庭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
3。湖名。太湖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包山而为期,集洞庭而淹留。”刘逵注引王逸曰:“太湖在秣陵东,湖中有包山,山中有如石室,俗谓洞庭。”
4。山名。在江苏省太湖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莫厘山、胥母山、元明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包山。
第九句:风起撼长松13421(唐代顾况《山中夜宿》)
风起的内涵:
1。风刮起来。晋陆机《豪士赋》序:“是以事穷运尽,必於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唐杜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诗:“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风起时,有千尺翻头浪。”
2。比喻事物的兴起。《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遝,熛至风起。”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万物之奥》:“海内之士,响应风起;俊雄英豪,辐至蜂止。”《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匈奴饮马於渭水,边竟雷动,四野风起。”
第十句:风起送渔歌13421(唐代李山甫《酬刘书记见赠》)
第十一句:风起洞庭秋13421《相和歌辞棹歌行》(唐代徐坚),题注:一作棹歌行;“白蘋风起洞庭秋”出自《双源六题其一水阁》(宋代黄裳),这句是二转青句;
第十二句:峰起祝融高13421《舟中望衡岳》(清代赵廷恺)
祝融的内涵:
1。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祝融。”高诱注:“祝融,顓頊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唐张说《蒲津桥赞》:“飞廉煽炭,祝融理炉。”清赵翼《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祝融。”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於东方,得祝融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鉤芒与驂蓐收兮,服玄冥及祝融。”颜师古注:“祝融,南方神。”唐韩愈《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
3。传说中的古帝。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二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衡山的最高峰。据《路史》云,祝融葬衡山之阳,是以名之。唐韩愈《谒衡岳庙》诗:“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廩腾掷堆祝融。”宋杨万里《送刘子思往衡阳》诗:“洞庭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石廩与祝融。”
第十三句:吹起旧时悲13421(唐代李德裕《无题》)
第十四句:峰起夏云归13421(唐代皎然《夏日同崔使君论登城楼赋得远山》)
第十五句:心起大慈悲13421《惜黄花和师韵赠长安范公》(元代马钰)
慈悲的内涵:
原为佛教语。谓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拔救出来,亦泛指慈爱与悲悯。《智度论。释初品中。大慈大悲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南朝梁沉约《究竟慈悲论》:“慈悲之要,全生为重。”唐王维《鷰子龛禅师》诗:“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尼师曰:‘出家人以慈悲方便为本,此分内事,不必虑也。’素香拜谢。”巴金《家》二六:“太太,请你发点慈悲,可怜可怜我罢。”
第十六句:吹起洞庭波13421《岳阳楼闻笛次林迪园韵其一》(清代凌扬藻),“天风吹起洞庭波”出自《西江月丙子十月既望,拂晓乘飞机还湘》(近现代袁荣法),二转青句;
第十七句:归路起浮埃14321《春晚从李长史游开道林故山》(唐代骆宾王)
第十八句:今见起毫端14321《咏门上画松上元王杜三相公》(唐代钱起),题注:一作崔峒诗。这句是二转青句;
毫端的内涵: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南朝梁庾肩吾《<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宋王安石《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清屠文漪《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