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仙史最强音> 第391章 冷玉知棋品,冷的文气等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1章 冷玉知棋品,冷的文气等级:)(2 / 4)

13421(唐代耿湋《赋得沙上雁》)

后湖的内涵:

南京玄武湖的别称。唐代李白《金陵》诗之二:“空餘后湖月,波上对瀛洲。”明代夏完淳《大哀赋》:“斜阳归而燕子秋飞,蔓草平而后湖月起。”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二江宁府》:“元武湖,在府城北太平门外。旧志:在上元县北十里,一名蒋陵湖,一名秣陵湖,亦曰后湖,以在故臺城后也……三国吴谓之后湖。”

第九句:香冷梦魂知13421《池州和同官咏梅花其一十九》(宋朝张道洽)

第十句:香冷梦凝柯13421《雪》(当代谷海鹰)

第十一句:清冷似吾山13421《盛彦光次韵见和复用前韵因以自叹其一》(宋朝洪炎)

第十二句:凄冷自迎风13421(宋朝邓深《山庄冰壶避暑》)

迎风的内涵:

1。汉代楼观名。《汉书扬雄传上》:“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復增通天、高光、迎风。”汉代张衡《西京赋》:“既新作於迎风,增露寒与储胥。”《文选曹植<赠徐干>诗》:“文昌鬱云兴,迎风高中天。”李善注引《地理书》:“迎风观在鄴。”

2。逆风;对着风。《后汉书皇甫嵩传》:“若欲辅难佐之朝,雕朽败之木,是犹逆坂走丸,迎风纵棹,岂云易哉?”《文选张协<七命>》:“尔乃嶢榭迎风,秀出中天。”李善注引曹植《七启》:“迎清风而立观。”南朝梁元帝《看摘蔷薇诗》:“倡女倦春闺,迎风戏玉除。”朱自清《潭柘寺戒坛寺》:“又有迎风下泪的毛病,常要掏手巾擦干。”

3。指纳凉。《红楼梦》第三一回:“袭人正在堦下倚槛迎风,忽见湘云来了,连忙迎下来。”

4。犹闻风。唐代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彊梁之兇,销鑠缩栗,迎风而委伏。”

5。迅即,马上。《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财主》:“不一时,捉到了,迎风就打四十板。”

6。犹随风。《绿野仙踪》第九五回:“説他的腰是弱柳迎风,説他的头是乌云笼罩。”冰心《再寄小读者》十:“中国共产党,自从他一诞生,就举起一面迎风招展的革命红旗。”

7。犹接风。明代范濂《云间据目钞记赋役》:“如各上司按临,例有迎风饭、下马饭、閲操酒、送风饭,动以数金计。”《豆棚闲话朝奉郎挥金倡霸》:“那些积年伙计,俱来备席迎风。”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头次刘作非胡子队来,你摆三天三宿的迎风香堂。”

第十三句:幽寺冷遗踪14321(宋朝周弼《枫桥寒山寺》)

第十四句:真是冷于冰14321(宋超张耒《岁暮书事十二首》其三)

第十五句:江会冷人心14321《诗二首其一》(宋朝陈辅)

第十六句:香篆冷炉灰14321《双清阁咏雪》(宋朝黄伯固)

香篆的内涵:

1。香名,形似篆文。宋代洪刍《香谱香篆》:“﹝香篆,﹞鏤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於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宋代洪刍《香谱百刻香》:“﹝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準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宋张孝祥《蓦山溪》词:“绣工慵,围棋倦,香篆频销印。”清代纳兰性德《清平乐》词:“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2。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称。宋朝范成大《社日独坐》诗:“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金朝萧贡《拟回文》诗之三:“风幌半縈香篆细,碧窗斜影月笼纱。”清朝汪懋麟《三月晦日漫兴》诗之四:“静看香篆低帘影,默听飞虫绕鬢丝。”

第十七句:残花冷衬云21342(宋朝释重顯《春晴野步》)

第十八句:桃笙冷废眠21342《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其一》(宋朝赵蕃)

桃笙的内涵:

桃枝竹编的竹席。《文选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刘逵注:“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宋朝苏轼《仇池笔记桃笙》:“柳子厚诗云:‘盛时一失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常。’不知桃笙为何物。偶閲《方言》:宋魏之间,簟谓之笙。乃悟桃笙以桃竹为簟也。”清唐孙华《夏日杂诗》之七:“竹榻当牕置,桃笙就地铺。”

第十九句:源深到冷泉21432《寄台州瑞岩高原禅师住灵隐》(宋朝释梵琮)

第二十句:巢冷半干泥23412《燕归来/喜迁莺》(宋末元初仇远)

第二十一句:菊冷藉空罍23412《闲居秋思呈祥松二字》(唐代李建勋)

第二十二句:云冷卧香台23412《重过崇寿观赠徐羽士》(清朝王鸣盛)

香台的内涵:

烧香之台。佛殿的别称。唐代卢照邻《游昌化山精舍》诗:“宝地乘峰出,香臺接汉高。”明代陈子龙《萧山许寺作》诗:“香臺日澹微,祗林烟摇曳。”清代纳兰性德《眼儿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