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李拾遗书》:“彊梁之兇,销鑠缩栗,迎风而委伏。”
5。迅即,马上。《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财主》:“不一时,捉到了,迎风就打四十板。”
6。犹随风。《绿野仙踪》第九五回:“説他的腰是弱柳迎风,説他的头是乌云笼罩。”冰心《再寄小读者》十:“中国共产党,自从他一诞生,就举起一面迎风招展的革命红旗。”
7。犹接风。明代范濂《云间据目钞记赋役》:“如各上司按临,例有迎风饭、下马饭、閲操酒、送风饭,动以数金计。”《豆棚闲话朝奉郎挥金倡霸》:“那些积年伙计,俱来备席迎风。”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头次刘作非胡子队来,你摆三天三宿的迎风香堂。”
第十三句:裙山剪绣迎21342《送赵紫芝游天台》(宋朝叶适)
第十四句:迎开柳带黄21342(宋朝胡寅《和赵用明梅》)
柳带的内涵:
1。柳条。因其细长如带,故称。五代牛希济《临江仙》词:“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宋柳永《定风波》词:“日上花梢,鶯穿柳带,犹压香衾卧。”《红楼梦》第四八回:“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乾。”
2。相传唐时洛中名妓柳枝娘曾折柳结带赠李商隐以索诗。见《词林海错》卷二引《花寮集》。后因以“柳带”为情人赠物。元张可久《折桂令高邮即事迭韵》曲:“眼擘金釵,情裁柳带,粉改桃腮。”
第十五句:迎归舣画桡21342(宋朝余靖《和伯恭殿丞登武江门楼怀杨叔武太保》)
第十六句:还乡绛老迎21432《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其一》(唐代岑参)
还乡的内涵:
返回乡里。《南史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老弟,你这年纪正好给朝廷出力,为什么倒要告退还乡。”闻一多《红烛太阳吟》诗:“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反转方向。乡,通“向”、“嚮”。《庄子渔父》:“顾见孔子,还乡而立。”
第十七句:遥欣稚子迎21432(唐代李白《游谢氏山亭》)
第十八句:迎风带影来21432(唐代李世民《春池柳》)
第十九句:迎舟拜使臣21432(唐代刘长卿《送独孤判官赴岭》)
使臣的内涵:
1。身负君命,出使外国的官员。《诗小雅皇皇者华》小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史记张仪列传》:“﹝秦﹞愿以甲子合战,以正殷紂之事,敬使使臣先闻左右。”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清代王韬《使才》:“使臣以忠诚外结异国之知,内为朝廷耳目之寄,诸国有意外大事,立即奏闻,其职綦重焉。”
2。泛称皇帝所派遣负有专门使命的官员。《后汉书张酺传》:“张酺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宋朝周密《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使臣至是一力回护,幸而免焉。”清代孙枝蔚《句容遇牙含章请题二颜公祠》诗:“身作使臣岁復岁,生死何曾闻金鑾。”
第二十句:蝶舞乱相迎23412《春日江津游望》(唐代杜审言)
第二十一句:竹马不须迎23412《出山口》(宋朝韩琦)
竹马的内涵:
1。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后汉书郭伋传》:“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用为称颂地方官吏之典。唐代许浑《送人之任邛州》诗:“羣童竹马交迎日,二老兰觴初见时。”宋代苏轼《次前韵再送周正孺》:“竹马迎细侯,大钱送刘宠。”清代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五:“先君集中有《依韵答卢石甫明府二律》,皆再任时倡和之作也,敬録於左:‘迎来竹马又三年,爱景薰风话果然。’”
2。即薅马。南方农村耘稻时所用的一种农具。元王祯《农书》卷十三:“薅马,薅禾所乘竹马也。似篮而长,如鞍而狭,两端攀以竹系,农人薅禾之际乃寘於跨间……余尝盛夏过吴中见之,土人呼为竹马,与儿童戏乘者名同而实异。”
第二十二句:从此断将迎23412《云谷二十六咏其一十七挥手》(宋朝朱熹)
第二十三句:迎马献花人23412《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并序)其六二十八日谒生禄祠游净众寺》(宋朝田况)
献花的内涵:
把鲜花献给礼敬或敬重的对象。唐代杜甫《大觉高僧兰若》诗:“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三月》:“贵家士庶,亦设醮祈恩。贫者酌水献花。杭城事圣之虔,他郡所无也。”陈毅《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至今犹忆入城日,夹道献花万巷空。”
第二十四句:邻里谢将迎23412《刘寺簿所居五咏其三静春堂》(宋朝程洵)
第二十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