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形容岁月逝去。《文选鲍照<舞鹤赋>》:“岁峥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离。”李善注:“岁之将尽,犹物之高。”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筑居仙縹緲,旅食岁峥嶸。”宋陆游《秋声》诗:“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嶸。”明高启《客舍夜坐》诗:“清世莫嗟人寂寞,中年惭怯岁峥嶸。”
9。深远貌,深邃貌。《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洪兴祖补注引颜师古云:“峥嶸,深远貌。”《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又有三池、盘石阪,道陿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嶸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北齐颜之推《神仙》诗:“峥嶸下无地,列缺上陵天。”《旧唐书良吏传上崔知温》:“又谿谷峥嶸,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
10。幽深阴暗;阴沉。《文选鲍照<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李善注引《广雅》:“峥嶸,深冥也。”唐代高适《奉和鹘赋》:“野漭荡而风紧,天峥嶸而日曛。”
11。犹凛冽。唐罗隐《雪霁》诗:“南山雪乍晴,寒气转峥嶸。”宋司马光《苦寒行》:“穷冬北上太行岭,霰雪糺结风峥嶸。”金代党怀英《雪中》诗之三:“岁晏苦风雪,旷野寒峥嶸。”
12。枯槁貌;瘦削貌。唐杜甫《枯柟》诗:“楩柟枯峥嶸,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宋苏轼《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心衰面改瘦峥嶸,相见惟应识旧声。”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三年皮骨走峥嶸,梦到春明身已轻。”
13。引申为潦倒。清代王夫之《遣怀》诗:“乾坤极目不消愁,生事峥嶸祗敝裘。”
14。形容波涛汹涌。唐王昌龄《小敷谷龙潭祠作》诗:“跳波沸峥嶸,深处不可挹。”宋欧阳修《送杨先辈登第还家》诗:“残雪楚天寒料峭,春风淮水浪峥嶸。”明李东阳《风雨叹》诗:“峥嶸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老残游记》第一回:“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嶸千里。”
15。形容泪流满面貌。前蜀贯休《上留田行》:“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徒陟岗,泪峥嶸。”
16。犹狰狞。状貌凶恶。《西游记》第二二回:“项下骷髏悬九个,手持寳杖甚峥嶸。”
第七句:中悯惟至一13241(宋朝周必大《读张敬夫南轩集夜梦赋诗》)
第八句:兵已至何州13421(宋朝刘克庄《即事十绝》其四)
第九句:邀我至田家13421(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还可见于(宋朝仇远《郊行集句》),这句是二转青句;
田家的内涵:
1。农家。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清朝姚鼐《舟中漫
兴》诗:“草逕人独行,田家麦併熟。”冰心《寄小读者》二一:“果然的,此屋中处处看出十八世纪的田家风味。”
2。农夫。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田家樵採去,薄暮方来归。”唐李白《赠从弟冽》诗:“日出布穀鸣,田家拥锄犁。”清代谭莹《重有感》诗:“请看征调兵如雨,未及田家振臂呼。”
第十句:春至鸟还歌14321(唐代刘希夷《晚憩南旅阳馆》)
第十一句:秋至有严霜14321《送张环摄御史监南选》(唐代孙逖)
第十二句:含辉处至柔21342(唐代王鉴《赋得玉水记方流》)
第十三句:吾君感至德21342(唐代李颀。《谒张果先生》)
至德的内涵:
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第十四句:庞公至死藏21432《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唐代杜甫)
第十五句:文章至老淳21432(宋朝范仲淹《寄赠林逋处士》)
第十六句:明主至公存23412(唐代沈佺期《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明主的内涵:
贤明的君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史记刺客列传》:“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他原是妲己的舅公的干女婿,做着祭酒,因为知道天命有归,便带着五十车行李和八百个奴婢,来投明主了。”
第十七句:名乃至今垂23412《妇女之孝二十首其一十一曹娥》(宋朝林同)
第十八句:直至东海隅24132《饮酒二十首并序其十》(魏晋陶潜),还可见于《集渊明句题李中甫员外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