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郑刚中)
第二句:高眠尽五更12431(宋朝王禹偁《五更睡》)
五更的内涵:
1。古代乡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魏书尉元传》:“卿以七十之龄,可充五更之选。”详“三老五更”。
2。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间,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更”。又称五鼓、五夜。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汉魏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歷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3。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南朝陈伏知道《从军五更转》诗之五:“五更催送筹,晓色映山头。”清昭槤《啸亭续录皇上日阅实录》:“五更时,上已遣小内侍索取,余是日承值,乃匆匆启库取书。”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一章:“俺在外边,风里雨里,起五更睡半夜。”
第三句:经疑尽解通12431(宋朝刘克庄《挽袁侍郎二首》)
第四句:英雄尽你夸12431《西游记》第五本,杨讷;
英雄的内涵: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汉书刑法志》:“﹝高祖﹞总擥英雄,以诛秦项。”《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唐高适《辟阳城》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刘知远见史弘肇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太平天囯杨秀清《果然忠勇》诗:“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天京最英雄。”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董必武《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袁静《伏虎记》第三一回:“伟大的祖国关怀着,惦记着抗美援朝前线的英雄。”
第五句:山长尽有天12431(宋朝白玉蟾《海丰道中》)
第六句:宾饮不尽觞13241《送应氏诗二首其二》(魏晋曹植)
第七句:微尔人尽非13241《北征》(唐杜甫),这句是二转青句,还可见于《杜大卿浒第一百三十二》(宋朝文天祥);
第八句:安可不尽杯13241(唐代李白《金陵凤凰台置酒》)
第九句:川水尽朝东13421(明代王直《帝京篇四首赠钟中书子勤》)
第十句:封壤尽吴根13421(唐代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第十一句:荒憬尽怀忠13421《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唐代贺知章)
第十二句:知己尽豪英13421(宋代蔡襄《宝月法喜堂》)
知己的内涵:
1。谓了解、赏识自己。《战国策楚策四》:“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史记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宋杨万里《陈安行舍人阁学挽词》之一:“孝宗最知己,交臂失城墉。”巴金《秋》六:“我没有一个指导我的先生,我也没有一个知己的朋友。”
2。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清朝孔尚任《桃花扇听稗》:“莫道山高水远无知己,你看海角天涯都有俺旧弟兄。”鲁迅《书信集致山本初枝》:“我也常想看看日本,但不喜欢让人家招待。也讨厌让便衣钉梢,只想同两三位知己走走。”
第十三句:山水尽奇观13421(宋朝文同《苍溪山寺》)
第十四句:星斗尽文章13421《閒居杂咏其二十》(清代黄文仪)
文章的内涵:
1。错杂的色彩或花纹。《墨子非乐上》:“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鏤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后汉书张衡传》:“文章焕以粲烂兮,美纷紜以从风。”
2。礼乐制度。《礼记大传》:“考文章,改正朔。”郑玄注:“文章,礼法也。”孙希旦集解:“文章,谓礼乐制度。”《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3。指车服旌旗等。古代于其上加彩饰以区别尊卑贵贱。《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
4。文字。汉崔瑗《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頡皇,写彼鸟跡,以定文章。”《后汉书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