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夫为之胆栗,力士为之心眩。”沉砺《偶成》诗:“壮夫事业将何有,竖子功名不足多。”
2。成年人;壮健的人。唐韩愈《赠郑兵曹》诗:“罇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罇酒相逢十年后,我为壮夫君白首。”宋苏轼《书杭州上执政书》之一:“譬如衰羸久病之人,平时仅自支持,更遭风寒暑热之变,便自委顿。仁人君子,当意外将护,未可以壮夫常理期也。”陈衍《辽诗纪事张元》:“乃礱大石刻诗其上,使壮夫拽之于通衢,三人从后哭之,欲以鼓动二帅。”
第七句:斯文岂易知12341《先天易吟三十首》(宋末元初方回)
第八句:天人岂辨知12341(宋朝释印肃《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於一句之下加颂七句》)
天人的内涵:
1。指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人。《庄子天下》:“不离於宗,谓之天人。”
2。天和人。《后汉书班彪传下》:“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宋司马光《答李大卿孝基书》:“阴阳之道,在天为寒燠雨暘,在国为礼乐刑赏,在心为刚柔缓急,在身为飢饱寒热,此皆天人之所以存,日用而不可免者也。”参见“天人感应”。
3。指仙人;神人。晋葛洪《神仙传张道陵》:“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三国志魏志曹仁传》:“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唐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东坡,天人也。凡作一文,必有深旨。”冰心《寄小读者》二五:“因你本是个女神,本是个天人。”
4。特指天子。《晋书应贞传》:“顺时贡职,入覲天人。”唐沉佺期《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诗:“庙略天人授,军麾相国持。”
第九句:冤囚岂滥诛12341(唐代沈佺期《移禁司刑》)
第十句:征人岂念家12341(清朝宋凌云《偶成》)
征人的内涵:
1。远行的人。晋陶潜《答庞参军》诗:“勗哉征人,在始思终。”宋楼钥《荆坑道中》诗:“古涧随山转,征人趁水行。”明杨慎《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元》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鲁迅《赠日本歌人》诗:“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2。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劲鋭望尘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北。”唐苏拯《古塞下》诗:“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明代高启《春日言怀》诗:“征人新战殁,饮恨沉黄泥。”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
3。唐代亦专指临时招募的兵士。《唐律擅兴》:“诸拣点卫士(征人亦同)取舍不平者,一人杖七十,三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长孙无忌疏议:“征人谓非卫士,临时募行者。”
第十一句:资从岂待周12341(唐代韦应物《晚下高斋有情》)
第十二句:资从岂在周12341(唐代韦应物《晚下高斋有情》)
资从的内涵:
陪嫁的钱财;嫁妆。唐韦应物《送杨氏女》诗:“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素览之欣然,以妾与之,并资从数十万。”
第十三句:金田岂在耕12341(唐代吕岩《五言》其一十五)
第十四句:官雄禄岂微12431(唐代李端《送从舅成都丞广南归蜀(一作卢纶诗)》)
第十五句:渊材辈岂知12431(宋朝刘克庄《海棠七首》)
第十六句:周才道岂捐12431(唐代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周才的内涵:
亦作“周材”。1。济世之才。《文选王康琚<反招隐诗>》:“周才信众人,偏智任诸己。”李善注:“以出仕为周才,隐居为偏智。”唐代杜甫《山寺》诗:“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仇兆鳌注:“若移此奉佛之心,以抚恤军士,岂非弘济才乎?”
2。指有济世之才的人。宋曾巩《吏部尚书制》:“其於程能议功,定勋颁爵,当率厥属,谨循科条,非得周材,曷称兹位?”
第十七句:朱蛇谶岂真12431(明代顾起元《拜方正学先生祠堂(二首)》)
第十八句:乡遥梦岂知12431(宋朝朱继芳《有叹》)
第十九句:夫岂会俗心13421(宋朝张耒《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第二十句:夫岂世俗知13421(宋朝杨学李《初秋夜坐》)
世俗的内涵:
1。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文子道原》:“矜伪以惑世,畸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世俗。”《史记循吏列传》:“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姦邪,盗贼不起。”明邵璨《香囊记辞婚》:“只是这个人有些执古相,不通世俗。”
2。尘世;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