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仙史最强音> 第259章 寻幽过野桥,寻的文气等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9章 寻幽过野桥,寻的文气等级:)(2 / 4)

不吹》:“想当年,凭这支铜号,能吹动十万兵马。”

2。借指战争,战事。唐杜甫《出郭》诗:“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第十二句:相访但寻钟13421(唐岑参《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

第十三句:心苦为寻诗13421(明高启《姑苏杂咏临顿里(十首)》)

第十四句:一念偶寻山14321(唐。戴叔伦。《送少微上人入蜀》)

第十五句:洪柯百万寻21342《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魏晋陶潜)

第十六句:寻花几处行21342(唐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

第十七句:寻师久入吴21342(宋王炎《赠轮上座》)

寻师的内涵:

1。用兵。《左传僖公五年》:“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杜预注:“寻,用也。”

2。求师。《后汉书李固传》:“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夷则七月》:“负笈寻师,罕逢见日。”

第十八句:寻钟野路遥21342(唐刘长卿《送少微上人游天台》)

野路的内涵:

1。村野间道路。汉王充《论衡别通》:“夫县道不通于野,野路不达于邑,骑马乘舟者,必不由也。”北周庾信《明月山铭》:“堤梁似堰,野路疑村。”明代何景明《愚庵王公瓖》诗:“野路东流水,空山岁暮云。”

2。邪道,非正统的行径。明袁宗道《论文上》:“空同(李梦阳)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駡为野路恶道。”参见“野路诗”。

3。喻不正当的行径。《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那少妇熬不得,走了野路,出乖露丑,为家门之玷。”

第十九句:寻钟野寺遥21342(唐皇甫曾《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第二十句:寻山首易回21342(宋张耒《驱马》)

第二十一句:寻幽剪薜萝21342

薜萝的内涵: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唐代张乔《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南朝梁吴均《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唐韩偓《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清黄遵宪《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第二十二句:繁香翠羽寻21432(唐孙逖《和常州崔使君咏后庭梅二首》)

翠羽的内涵:

1。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逸周书王会》:“正南:甌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令以珠璣、瑇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文选曹植<七启>》:“戴金摇之熠燿,扬翠羽之双翘。”刘良注:“金摇,釵也;熠烁,光色也;又饰以翡翠之羽於上也。”唐卢照邻《刘生》诗:“翠羽装剑鞘,黄金鏤马缨。”

2。翠鸟。唐顾况《芙蓉榭》诗:“文鱼翻乱叶,翠羽上危栏。”宋杨万里《憩怀古堂》诗:“便有白鸥下,惊起翠羽飞。”清曹寅《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凉山》诗:“飞来翠羽正啁啾,冉冉斜阳坐衰草。”

3。绿色的羽毛。唐罗隐《鹦鹉》诗:“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4。指鸟翼。前蜀韦庄《归国谣》词:“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5。比喻青葱的树叶。唐杨炯《折杨柳》诗:“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唐杜甫《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芊芊烱翠羽,剡剡生银汉。”宋苏轼《浣溪沙》词:“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

6。借指珍宝。《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韦便辟导其诚。”李周翰注:“将其意,谓以寳币申厚意也。”唐高适《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第二十三句:成蹊正可寻21432(唐李世民《赋得李》)

第二十四句:黄精或可寻21432(元陈秀民《燕京客舍送友归天台》)

黄精的内涵:

1。黄土之精。指土德。《后汉书李云传》:“高祖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岁,君期一周,当有黄精代见,姓陈、项、虞、田、许氏,不可令此人居太尉、太傅典兵之官。”李贤注:“黄精谓魏氏将兴也。陈、项、虞、田并舜之后。舜土德,亦尚黄,故忌也。”晋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景灵垂祐,黄精协符。”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