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属和之篇,鲍谢酣吟之响。”
2。唐苏味道、李峤及苏颋、李乂的并称。《新唐书?苏味道传》:“苏味道,赵州欒城人。九岁能属辞,与里人李嶠俱以文翰显,时号苏李。”《新唐书?苏颋传》:“时李乂对掌书命,帝曰:‘前世李嶠、苏味道文擅当时,号苏李;今朕得頲及乂,何愧前人哉!’”清赵翼《陔馀丛考?苏李》:“汉时苏武、李陵称‘苏李’;唐时苏味道、李嶠亦称‘苏李’;明皇时,苏頲、李乂对掌文翰,明皇亦称为‘苏李’。”
第五句:相感勿吾欺13421(唐?张子容?《赠司勋萧郎中》)
第六句:先训吾所知14231(宋?苏泂?《举子》)
第七句:风物本吾家14321(辛弃疾《满江红?题冷泉亭》)
风物的内涵:
1。风光景物。晋陶潜《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宋张昇《离亭燕》词:“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瀟洒。”冰心《寄小读者》四:“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能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
2。风俗物产。宋梅尧臣《送俞尚寺丞知蕲春县》诗:“应见言风物,於今有贡虵。”瞿秋白《饿乡纪程》一:“想起江南的风物,究竟是地理上文化上得天赋较厚呵。”郭沫若《孔雀胆》附录《<孔雀胆>资料汇辑》:“不仅为我把梁王妃的名字,把通济桥的废址,通同考查了出来,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地方风物,使我的剧本得到分外的充实。”
3。特指风俗,习俗。《明史?西域传四?天方》:“马哈麻墓后有一井,水清而甘。泛海者必汲以行,遇颶风取水洒之即息。当郑和使西洋时,传其风物如此。”
第八句:天地乃吾知14321(宋?胡寅?《和韩司谏叔夏乐谷五吟?布被》)
天地的内涵: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清吴伟业《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
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李善注:“天地,犹天下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韦楚老》:“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
3。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於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
4。犹境界,境地。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清魏源《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刘四爷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
第九句:拖玉岂吾身14321(唐?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第十句:吾邦有盛德21342(宋?吴城?《过至孝墓》)
盛德的内涵:
1。指四时之盛气。《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孔颖达疏:“四时各有盛时,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故云盛德在木。”
2。指盛美之事。《左传?僖公七年》:“夫诸侯之会,非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姦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
3。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易?繫辞上》:“日新之谓盛德。”《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唐岑参《故仆射裴公挽歌》之一:“盛德资邦杰,嘉謨作世程。”《儒林外史》第二七回:“后来我家岳选了典史,安庆的乡绅人家,因他老人家为人盛德,所以同他来往起来。”
4。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杜预注:“盛德,贤人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企羡》:“后取殷浩为长史,始到,庾公欲遣王使下都,王自启求住,曰:‘下官希见盛德,渊源始至,犹贪与少日周旋。’”
第十一句:吾将老故林21342(宋?裘万顷?《暘谷偶成》)
故林的内涵:
1。从前栖息的树林。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羈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唐李端《送郭补阙归江阳》诗:“雁影愁斜日,鶯声怨故林。”明刘基《吊祖豫州赋》:“鱼游思故渊兮,鸟栖思故林。”
2。故乡的树林。比喻故乡或家园。唐杜甫《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宋王安石《欲归》诗:“緑稍还幽草,红应动故林。”明宗元豫《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