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高粱倒在大野里。”
2。古泽名。又名巨野、鉅野。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嘉祥县一带。《书?禹贡》:“大野既猪,东原底平。”孔传:“大野,泽名。”孔颖达疏:“《地理志》云:大野泽在山阳鉅野县北。鉅即大也。”
3。复姓。北魏有大野拔,为南青州刺史。见《魏书?静帝纪》。北周阎庆赐姓大野氏。见《周书?阎庆传》。
第五句:诗成大雅篇12431(唐?皇甫冉?《奉和独孤中丞游法华寺》)
大雅的内涵:
1。《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体,其文王之德乎!’”后亦用以称閎雅淳正的诗篇。唐李白《古风》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清侯方域《司成公家传》:“自杜甫后,大雅不作,至明乃復振。”
2。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於兹为羣。”李善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明蒋灿《题杜少陵像》诗:“大雅长往矣,遗容后代看。”清感惺《断头台?受谳》:“那议会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学识渊博的人。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至于分类分得不伦不类,那是小子底学识不到,还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谓高尚雅正。宋叶适《贺县尉》诗:“端庞还有北人风,大雅元非楚士同。”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叶圣陶《倪焕之》十七:“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第六句:先朝大雅诗12431(唐?李端?《奉和王元二相避暑怀杜太尉》)
第七句:因池大此宫12431(苏舜钦)
第八句:亲子大联欢13421(常用语)
第九句:花舞大唐春13421(唐?卢照邻?《元日述怀(一作明月引)》)
第十句:接武大明宫13421(宋?刘子翚?《胡文定公挽诗三首》)
大明宫的内涵:
唐代宫名。贞观八年建永安宫,九年改名大明宫。龙朔二年增建,改名蓬莱宫,长安元年复称大明宫。亦谓之东内。内有麟德、含元、宣政、紫宸等殿。宣政殿左右为中书、门下二省。自高宗以后,皇帝常居东内。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参阅宋王溥《唐会要?大明宫》、《旧唐书?地理志一》。
第十一句:驱马大河阴13421(魏晋?陆机?《赠冯文罴诗》)
第十二句:诗胆大于天13421(唐?刘叉?《自问》)
第十三句:夕卷大河阴13421(唐?王维?《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第十四句:一品大琴师13421(常用语)
第十五句:昌大可前知14321(宋?刘宰?《代挽前人二首》)
第十六句:崇亲享大名21342(唐?张说?《东都酺宴》)
第十七句:胡兵满大梁21342(宋?邓肃?《玉山避寇》)
第十八句:龙飞睹大人21342(宋?胡铨?《家训》)
第十九句:群生偶大炉21342(唐。沈佺期。《移禁司刑》)
第二十句:学间乃大奇21342(宋?陆文圭?《挽赵益之》)
第二十一句:犹多老大臣21342(唐?杜甫?《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第二十二句:狂飘大野寒21432(唐?李中?《和彭正字喜雪见寄》)
第二十三句:灵山大法王21432(宋?释慧开?《偈颂八十七首》)
第二十四句:龙须大手屠21432(宋?赵善括?《上王右司三十韵》)
第二十五句:求医大法王21432(宋?宋太宗?《逍遥咏》)
第二十六句:时当大火流21432(唐?李白?《太原早秋》)
第二十七句:谁分大小乘21432
第二十八句:谁开大仰云21432(宋?范成大?《大雨宿仰山,翌旦骤霁,混融云“无乃开仰山》)
第二十九句:石港大悲阁23412(名字)
第三十句:博大古真人24312(宋?苏轼?《和陶杂诗十一首》)
第三十一句:才大语终奇24312(唐?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第三十二句:男大卷书匀24312(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