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第二条拿了个八点,天门是地之八,上下庄是九点,又赔了一个通庄。”
7。草药名。《宋书?谢灵运传》:“寻名山之奇药,越灵波而憩辕。採石上之地黄,摘竹下之天门。”
第三句:山河野望通12341(唐?李隆基?《早度蒲津关》),选自全唐诗:卷3_39
野望yěwàng词语解释
谓在野外远望。唐杜甫《野望》诗:“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明何景明《过城南寺》诗:“出城春渐近,到寺日犹高;野望增楼阁,沙行散竹桃。”
第四句:耕犁久望阴12341(宋?李曾伯?《行湘潭道》)
耕犁的内涵:亦作“耕犂”。耕田犁地。泛指耕作。《三国志?吴志?薛综传》:“乃教其耕犂,使之冠履。”唐孟郊《寒溪》诗:“幽幽棘针村,冻死难耕犂。”宋李纲《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復伤?”
第五句:津亭北望孤12341(唐?杜甫?《大历三年春,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选自全唐诗:卷232_10
津亭:古代建于渡口旁的亭子。唐王勃《江亭夜月送别》诗之一:“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羣?”宋刘克庄《长相思?饯别》词:“风萧萧,雨萧萧,相送津亭折柳条。”《镜花缘》第一回:“其最重的,徙植津亭驛馆,不特任人攀折,兼使沾泥和土,见蹂於马足车轮。”
第六句:东人望已倾12431(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选自全唐诗:卷150_17
东人的三个内涵:
1。《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朱熹集传:“东人,诸侯之人也。”本指西周统治下的东方诸侯国之人,后泛指陕以东之人。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相公罢论道,聿至活东人。”唐李商隐《旧顿》诗:“东人望幸久咨嗟,四海於今是一家。”
2。东家,主人。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家童云]我家东人好儍也,安知他不是箇妖魔鬼怪,便信着他跟将去了。”《水浒传》第四八回:“杜兴再渡过来见宋江,禀道:‘俺东人再三拜上头领,本欲亲身迎迓,奈缘中伤,患躯在床,不能相见,容日专当拜会。’”《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安学海问:﹞‘这里可是邓九公府上?’那人答道:‘在下姓李。邓九太爷便是敝东人,不在家里。’”鲁迅《准风月谈?归厚》:“先前演的是《杀子报》罢,这回就须是《三娘教子》,‘老东人呀,唉,唉,唉!’”
3。指日本人。郭沫若《西湖纪游》诗:“那几个骄慢的东人,在一旁嗤笑你们哟!”
人望的三个内涵:
1。众人所属望。《后汉书?王昌传》:“郎以百姓思汉,既多言翟义不死,故诈称之,以从人望。”唐姚令《使两浙赠罗隐》诗:“何当世祖从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左良玉》:“诣闕上书,追理陈蕃,竇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沙汀《炮手》:“他在本乡很得人望。”
2。为众人所仰望的人。《北史?魏纪三》:“丁丑,詔诸州中正各举其乡人望。”宋朱熹《策问》:“乃咨人望,使任斯职。”曹亚伯《武昌起义》:“两公系湖北人望,如出来主持大计,号召天下,则各省必易响应。”
3。声望;威望。《北史?崔休传》:“休少孤贫,矫然自立……尚书王嶷钦其人望。”唐包佶《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主恩留左掖,人望积南宫。”《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四年》:“额嚕温素有人望,诸军闻其死,无不流涕。”
第七句:褰旒望九垓12431(唐?刘宪?《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这句的作者还有一个说法是萧至忠,选自全唐诗:卷71_16
第八句:褰裳望所思12431(汉?汉无名氏?《穆穆清风至》)
褰裳qiāncháng,褰裳的三个内涵:
1。撩起下裳。《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晋葛洪《抱朴子?广譬》:“褰裳以越沧海,企佇而跃九玄。”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又西建厅事临水,窗牖洞开,使花、山涧、湖光、石壁褰裳而来。”
2。相传公输班为楚设置云梯,欲攻宋,墨翟闻之,“自鲁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郢说楚王。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南朝陈徐陵《让散骑常侍表》:“昔墨子诸生褰裳救楚,鲁连隐士高论却秦,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后遂以“褰裳”为不辞劳苦,急于为国事奔波之典。清黄宗羲《钱忠介公传》:“时平则高洗耳,世乱则美褰裳。”
3。谓帝王让位。典出《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於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龟鱉咸出其穴,迁虞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