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 第一百一十八章 比不过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八章 比不过的(2 / 3)

边,扭头朝苏进笑了笑。

屋里头的袁淑荷视线一直在苏进身上,手上抚筝的动作也慢慢停滞了下来。她越发觉得这个书生没有面上那么简单,京中传闻那李师师眼界极高,来往言交之人不是将相之储就是鸿儒学士,怎得此时会与一商贾子弟这般言笑风声?她之前一直难以理解,直到那次无意间听见苏进和李家才女的那番话后。才有了比较模糊的答案。

每每回想起那句洗尽铅华般的对句,就止不住的心思颤抖。或许这就是他与普通人的区别所在,这等胸襟……全然不是烟花之徒可以比拟。若不是看其与李家才女私交颇厚,她倒是有向钤辖教坊举贤的念头。

“苏郎君。”

她也是出了门,商量着的语气问苏进,“这梁祝曲练习已经熟稔,明日演出该是无有问题,所以妾身想来问一下上回苏郎君在教坊选人时的那首曲子可有全谱?”她明亮的眸子望向苏进,带着些求学的意味。当时那首只有小半的曲子可一直是如鲠在喉般的记在她心里,就等到最后与这苏进混熟了再提出来。。

对于这自称小淑的乐伶,苏进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观其谈吐姿容倒不像是个教坊女伶,而且每回教授新乐章时,她都是问题最多的一个,总觉得……太过大方了。

李师师这时候偏了偏头。把目光望向苏进。那澄清的眼睛里已经在讨问这位邻家哥哥又藏捏着什么。

苏进摸了摸鼻子。

“那个啊……”他想着,从手边把二胡拾到腿上,“叫鸳鸯蝴蝶梦,很俚俗的一首曲子,当做平日亲朋宴飨时的私乐来演奏还是可以的。”

其实他已经忘了这回事了。

……

****************************

****************************

西水门外的金梁南巷上,是少有人际走动的小巷道,因为沿着这条小巷道上的建筑屋瓴并不多,除了被苏家购置的大片土地用作建造书院外。就只有西边废置的小阁楼还有东头的方静因院。

这方静因院原本是一魏姓商人名下的一所书院,只是经营不力。使得这座小私塾早早的就失了生源,所以当时这魏姓商人就决定挂牌一千贯出售书院,可不想许多商贾嫌这地方太冷清,借此不停压价,恼得那魏姓商人干脆把书院捐出去做了庵堂,以他当时的说法是……

一了百了。

后来也不知是否是此番善德感了神灵,这魏姓商人在此后商运亨通,如今生意大到都在潘楼街上盘了酒楼茶馆,也是东城极有脸面的大商贾了。为了表达对神明的感谢,这魏姓商人不仅每年都会给方静因院投大笔的香油,而且还经常翻修屋梁墙体,可谓是这方静因院今生父母,所以这庵堂也一直保留着方静因院的匾名。

有往来的民人路过,多是会指着这方静因院给自家的熊孩子解释,“这以前啊,是个书院,不过现在改了庵堂了,你这小子可别往里头乱跑,那是佛家清静之地,饶了神明安宁……看爹爹回去怎么教训你。”

当然,这京师有名的道观庵堂多如牛毛,这方静因院也着实算不得个有名的庵堂,若不是有那魏姓商人的奇事,怕就连外城附近的居民都不晓得这是个庵堂。

“咚咚咚——”

很清碎的叩门声,在轻抚于门楣上的柳枝间……门开了,好看的小说:。

是一个年老的尼姑开的门,两人似乎认识,老尼姑很是平静的打着稽首将那少女让了进来,而后又轻轻将门合上,波澜不惊的模样,就像是河湾上颠起的一瓢清水,随即又魂归于源处。

方静因院占地远不及隔壁的岐山书院广,不过出家人四大皆空,只要有能立锥之地,就足以木鱼青灯的度过余生了。

少女年岁不高,还有些动人的青涩挂在脸上,她穿着简单的对襟素衫,提着裙裾,在前头老尼姑的引领下转过廊道小亭,踏上层叠台阶,径直的入了最西侧的一处偏庵里,那老尼姑似乎已经带到了目的地,丢了句女施主自便后就退了出去念经诵佛了。

而那少女则是摸着那古灯佛香进了里头,最面前的是圣母佛香,几个蒲团在香案前摆好,少女上前跪拜一番后就转进了西侧偏厅,那里有一女子在佛案前直身运笔,她身着一身极为粗陋的青麻长服,衣角的线头都露了出来,头发全部挽进低矮的四方帽里。若不是鬓角隐现的青丝,她完全……就是一个道尼了。

“是念奴啊,怎么今日倒是有闲暇到这小庵来。”她写写停停。不知在惦记着什么。

从外堂走进的少女见了那女子,好似一路来的风尘都去了似得,在她佛案面前跽坐下来,双手平直舒展在双膝之上。

别人都唤她崔念奴,就是潘楼那个崔念奴。

“姐姐清闲,倒是羡煞了旁人呵。”

自从女子退出潘楼后,果真是不与任何旧人相互往来。就像是一滴水……渗进了土层。崔念奴望着她,心中苦涩,肚里苦水。只是如今的她已经不能像以前那般自由无拘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