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1805> 第四七六章 祖孙三代的讨论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七六章 祖孙三代的讨论会(3 / 4)

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皇帝,很快就消化了四百米高楼的冲击

“四百米高的楼,如果不用来住人,也不日常办公。

“单纯举办各种典礼,而且是官方的典礼,不考虑商业化,确实很难有效利用啊。

“四百米叠放起来,内部的空间就太大了

“靖垣你有什么想法”

朱靖垣的惊讶跟朱仲梁其实并不相同。

朱仲梁惊愕的是能够建设四百米的高楼,朱靖垣惊讶的是竟然已经可以建设这么高的楼了。

朱靖垣上辈子早就见过更高的楼了。

说起来,一九三一年完工的帝国大厦,高度就已经飙到三百八十米了。

这样考虑的话,现在的大明造四百米高楼,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

工匠面对皇帝的时候,为了避免说出去的话无法实现,可能说的还是保守估算。

让他们搞五百米的楼应该也能搞出来。

朱靖垣比朱仲梁缓过来的速度更快,然后听着朱仲梁和朱简炎的对话,脑海中就考虑起了另外的问题。

自己的爷爷和父亲,经历了非常实用化的教育和培养的他们,真的有点“吝啬”啊

“我的想法是,有效利用的概念是什么呢

“我想要建造的更高的大殿,就是作为帝国的权威象征而存在的。

“能实现这个目的,应该就可以算是有效利用了。

“爷爷,父皇,你们难道还准备靠这楼赚钱吗

“现在的奉天殿,一年能用几回吧,总不能说没有有效利用吧

“甚至于,咱们家在全世界的好几个宫殿和行宫,大部分时候也都是闲置的啊。”

旁边的爷俩一听这话,顿时就转过弯来了。

然后也都有点无语了。

沉默了几秒钟之后,朱仲梁还是忍不住说

“就算是这样,这么巨大的空间放在哪里,也还是有点浪费啊

“四百米高,内部还要足够宽阔,还要有面积更大的上百米台基,这成本要多少

“造这一栋楼的花销,怕是足够用来建设一个独立的行宫了”

朱简炎也跟着点头

“我也是这么觉得”

朱靖垣笑着说

“那就不要搞那么高就是了,我们最初的计划不是两百米吗”

结果朱仲梁马上又说了

“那有太低了

“既然我们能够造四百米的楼,泰西人肯定甚至马上就能建设两百多米,甚至三百多米的楼。

“这样泰西人的高楼,很快就能超过我们的正殿。”

朱靖垣马上继续劝说

“泰西人的教堂本来就比我们的大殿高多了

“泰西的知识分子都在反思,花费那么多的金钱用来建设教堂,是否符真的值得。

“如果用于发展工商业,甚至直接用于农业发展,是否更符合他的神意

“在泰西方面,建设过高的楼房,经常会被指着为审美低下。

“类似大明的多层才是最优艺术感,也是居住使用起来最为舒适的”

朱仲梁听着这些话,仍然显得非常的纠结

“挨先看设计稿,先看看这些工匠们都有什么想法,看完了再说”

于是爷孙三个继续翻设计方案。

大体上翻了一遍之后,朱仲梁仍然犹豫不决,于是就看向了朱靖垣

“靖垣你怎么看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朱靖垣却看向了父亲,因为想要接着父亲之前介绍的一些设想来发散

“我觉得,把宫殿下方的台基尽可能做大,用钢筋混凝土浇灌并做成中空的设计,在方向上应该是可行的。

“用混凝土浇灌一个面积几平方公里,高度上百米的实心台子,那实在是太浪费了。

“内部就算是留出一大半的空间也不会影响结构的牢固度。

“但这个内部的空间,不应该拿来作为中央衙署的办公楼,那真的有点像地宫。

“让文武百官在类似地宫的地方干活,在精神上就是一种折磨。

“我觉得,应该把它作为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空间,用来存放某些特殊物品。

“比如说,各种不同类型的泥土和水,世界各地的主要粮食种子和农用植物的标本。

“还有最重要的工具和机械,从犁耙和纺车的到内燃机和电动机,还有拖拉机和发电机。

“加上各种典型交通工具,从马车到自行车到汽车和飞机,还有各种时代的典型船舶。

“以及各种类型的武器装备,从刀枪剑戟到大炮飞机,以后可以放个原子弹的模型。

“再加上从古至今的各种典型书籍,从经史子集到科学技术,包括各种重要发明的图纸。

“还有各种乐器,书法和图画,以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生活用品。

“以后有了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事物和技术,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