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1805> 第二五一章 大明的电影用来干什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五一章 大明的电影用来干什么?(1 / 2)

大明1805第二五一章大明的电影用来干什么

紫禁城,奉天殿。

在大明皇帝朱简炎的注视下,来自礼部的两位年轻的官员,现场展示打字机的用法。

把展示地点放在奉天殿,可见大明朝廷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

两个官员现场打印了两份简单的文件,由礼部尚书黄钺送到了朱简炎面前。

演示用的打字机,字模刻的是“方体”。

方体形成于历史上的明代中期,是在越来越庞大的刊印需求下诞生的,一种尽可能方便凋版刻印的印刷体汉字。

到了清代被康熙命名为“宋体”。

日本从明朝时代引进了这个字体,所以一直称之为“明朝体”。

这个世界没有清朝,所以方体也就没有被改名为宋体,仍然叫方体。

这个时代的大明人如果提到“宋体”,其实指的是南宋时代的凋版常用字体。

清代的方体被叫做宋体之后,明代的宋体就称为“老宋”、“旧宋”了。

到了现代,有人彷照这个老宋、旧宋,做出了现代的“彷宋体”。

与方体相对应的就是“软体”,也就是手写用的“楷体”。

朱简炎看着两张打印纸,上面的字迹还是颇为清晰的,就非常满意点了点头

“好,不错,这样打出来的字,能够像印刷一样清楚了,能够避免很多的疏漏。

“不过这样打字的速度如何现在每分钟大概能做到多少”

黄钺颇为激动的说

“现在专门练习了打字机使用的几个人,已经能做到每分钟四十个字了。

“但现在他们仍然需要偶尔停下思考,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等到他们完全使用熟练,做到存乎一心的时候,每分钟一百个也有可能。”

另一边的工部尚书看着黄钺这么说,连忙提醒说

“陛下,大宗伯,打字机结构复杂,内部结构都需要物理上的运转。

“如果按键速度过快的话,机器可能来不及响应,也就不会正确出字。

“所以速度不可能无限提升的,臣以为最多能到六十个算是极限了。

“除非是大食亲王殿下的完全设计全部制作完成。

“用所谓电子计算机直接输出编码,用电动机直接驱动打字机的轴来运动。

“那样打印效率可能会提升到每分钟一百个以上。”

朱简炎也明白过来,但是仍然非常的满意

“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关键是精准明确清晰,方便传播和小规模油印”

油印技术,一种使用蜡纸刻写印刷的技术,可以使用简单的设备完成。

在上个世纪的时候经常用在教育培训上,可以相对快捷的制作出成批的材料和试卷。

但是直接手写出来的字体不清晰,而打印出来的文稿能解决这个问题。

周围的几个大臣也都纷纷点头。

一个小型的,能够迅速印出标准字的设备,最重要的用途不仅仅是打印本身。

同样重要的可以快速制作油印模板。

那些宛如小型活字印刷机的汉字打印机,只能在一个大盘子里面,一个一个的挑选,一个一个的按下去,这个“打印”速度甚至比手写都要慢。

但是它们却长期占据了很大的市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制作油印模板。

虽然“打印”很慢,但是打完一套之后,就能迅速油印出几十份,综合效率也就上升了。

朱靖垣的发明其实比他自己想想的要重要。

甚至可能比朱靖垣其他所有的发明都重要。

它关乎文明的传承。

传统的大明官员和文人,想象不到另一个世界废除汉字的潮流,但是却明白它的重要性。

他们甚至会将这件事情列为自己任期的重要功绩。

包括皇帝朱简炎都有这样的想法。

朱仲梁达成了史无前例的武功,这自己将获得非常重要的“文治”。

当然,功劳最大的还是朱靖垣,而这份功劳也会再次给朱靖垣在大明的重量添砖加瓦。

而朱靖垣在“文治”上的功劳远不止这些。

今天展示的设备,也不只是打字机,还有另一份同样重量级的发明

电影。

打字机展示完成,工人和仆人马上开始收拾现场。

在奉天殿的侧面,挂起了一副巨大的白色幕布。

另一侧摆好了一套复杂的播放机械播放设备。

包括播放胶卷的放映机,以及播放录音的留声机,还有配套的功放机,扬声器。

是的,朱靖垣直接规划的电影设备,从一开始就是有声的。

有声,对于原本历史上的欧美发明家而言,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对大明这个东方文明传承者则不同。

因为双方最早的电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