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臣子,绝大部分都是比较憨厚的样子。
不够憨厚的都在原有各藩国合并的时候跑路了。
剩下基本都是刘志新、许明辉的类型,是原来几个王府的老实人。
不过他们能考取功名,能当到这种级别的官员,基本知识水平和执行能力都是没问题的。
可能不善于交际和维持人脉关系。
这堆朱靖垣而言说不定是好事。
朱靖垣看了父亲的电报之后,心态已经再次发生了变化。
对大食国的事情,本来是准备兴之所至的指指点点,现在要变成主动学习和锻炼式经营了。
稍微酝酿了情绪后,朱靖垣看着自己这些憨厚的臣子们,也就没有扯闲篇废话
“现在大食国最重要的事情,我之后会随时亲自盯着的事情,就只有一件。
“那就是水。
“比继续打井采油、继续移民扩土、继续建设王府都重要的多。
“控制和保证水的供应,不只是保障我们的发展和建设,同时也是掌控这片土地的关键。”
朱靖垣的话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与感慨之声。
流沙城这边能用的澹水真的太少了。
与此同时,朱靖垣开头宣称要办的这第一件事情,也给自己的臣子留下来不错的印象。
自己家大王不愧是最年轻的亲王,不愧是能够主持与泰西各国谈判的亲王。
虽然年轻,但是能够抓住重点,直奔大食国的核心基础问题。
没有好大喜功的要建设多大的城市,迁徙多少移民。
大食国有了石油之后,未来就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唯一担忧的就是大王乱来。
现在这个唯一的担忧也没有了。
朱靖垣稍作停顿之后,继续说明自己的想法
“控制水源,当然还是开源节流两个方向。
“首先是开源。
“附近的绿洲就不用考虑了,那东西坚持不了多久的。
“短期内可以依靠打井抽水,但不能作为主要的和长期的依赖性方案。
“因为本地基本没有降雨补充,那地下水就是抽一点少一点。
“地下水跟油不一样,水层距离地面太近了,抽多了可能都会导致城市塌陷。
“所以地下水只能作为临时的迫不得已状态下补充水源。
“我们未来的主攻方向,应该是海水澹化技术,因为海水是无限的。
“我们有石油做能源供应,就算是蒸馏海水来用,成本也不会高到无法接受。
“反正我们才打了十几口井,皇家炼油厂就无法消化我们的石油供应了。”
大食半岛地区是有地下澹水的。
当地在地质历史上曾经有过湿润时期,这里的地表澹水因为冰川和地质活动被埋在了地下。
可以算是“化石水”。
因为没有外界补充,这些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但是大食国的臣子们听了之后却疑惑了。
不是疑惑海水澹化,海水澹化是很古老的技术了,只是应用不太广泛。
大食国的臣子格外关注水源,当然都对海水澹化有所了解。
刘志新作为长史站出来询问
“王上恕罪,臣等不解,为何要以海水澹化为主,地下水为辅吗不应该是反过来吗”
朱靖垣理所当然的点头说
“对,就是以海水澹化为主,原因我刚刚都说了,海水近乎无限,而这里的地下水是有限的。”
刘志新仍然有些不理解
“可海水澹化是要消耗燃料的,大食国的石油虽然可能非常丰富,但也应该是有限的吧”
朱靖垣对石油是否是有限的,其实并没有准确的判断。
上辈子早期的宣传中,石油都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预计可以用到某某年就没了。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石油消耗肉眼可见的持续飙升,但是那个预计期限却在不断向后拖延。
反正穿越之前是没有看到石油要用完的迹象。
不过现在自己作为产油国国主,还是要站在石油有限论这边的,这样才能提升石油的价值啊。
但这不代表朱靖垣会考虑什么劳什子节能减排,要搞也是让泰西诸国搞。
于是朱靖垣笑着反问刘志新
“刘卿啊,石油虽然可能是有限的,但是这里的石油挖光了之后,谁还想要在这里生活呢
“没有石油之前,本王原来的几个叔伯兄弟,还有诸位的同僚们,谁愿意在这里生活
“咱大明比这里环境好的多的是,这里石油挖光了以后,咱们就举国搬迁就是了。
“远了不说,大秦海沿岸,以及西南部山脚下面,不都比这里舒服多了吗
“要是抽光了地下水,石油还没抽完的话,那就只能靠海水澹化了。
“所以得紧着地下的油先